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党政建设

让法治文化在“终南首邑”生根发芽

让法治文化在“终南首邑”生根发芽

2015-06-25 09:10:4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由此,柞水县先后获得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和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领导:“五位一体”精心编织全民普法网络
  柞水县县委、县政府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战略布局的高度,积极探索“六五”普法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形成了认识、组织、规划、保障、措施等“五位一体”工作模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文化支撑。
  县上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六五”普法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和检查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定了《柞水县“六五”普法规划》,明确了“六五”普法目标任务、重点对象和方法步骤。各镇各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案,把普法依法治理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做到了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为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上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教育宣传网络体系。建立了县、镇、村、组四级普法宣传网络,建立了14个政府法律顾问团、1个普法讲师团、9个法律服务团、122个义务普法宣传队、6个文艺普法宣传队,培养了4200户学法中心户、4万多名法律明白人。该县还坚持推进普法宣传的常态化,积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全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和《学法用法考核办法》,建立了县委中心学习组和各镇各部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全面推行镇、部门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度学法考核、公务员学法培训等制度,使普法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创新载体:“法律六进”让法治观念入心入脑
  柞水县积极创新工作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和管学管用,形成了富有柞水特色的“法律六进”活动载体。
  为了在全县营造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生态和谐幸福柞水保驾护航,县普法领导小组积极策划实施以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为重点的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6·26”世界禁毒日、9月1日法律援助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法制宣传活动。先后在企业、中小学校、镇村举办法制报告会54场次,播放法制电影42场次,演出法制文艺节目16场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LED电子显示屏和移动通讯等宣传媒介,先后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了《普法之窗》《法制在线》《行风热线》等栏目,在迎春广场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以案说法》专题节目和实用法律条文,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普法短信,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依法治县社会舆论氛围。深入开展了“送法送戏百村行”活动,通过编排法制故事、小品、快板、相声等节目,在全县122个村和社区进行演出,取得了良好宣传教育效果。组建了凤街村等6支文艺普法宣传队,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柞水地域特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节目,在传统节日和农村红白喜事时义务演出,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法制教育。
  该县还突出加强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融入全县的文化建设当中,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来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在全省率先探索建成了以叶家湾为代表的法治文化大院,建立了迎春法治文化广场、下梁镇法治文化一条街、小岭镇法治文化长廊、博隆矿业公司法治墙等法治文化基地。如今,在这些示范点,处处留下法治文化符号和标识。该县还通过印制法治围裙、纸杯、购物袋、法治文化书籍等法治文化宣传品,免费向群众发放,拓宽了法治文化覆盖面,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也成为柞水“六五”普法工作的亮点。

  • 相关阅读
  • 商南打通信访举报“高速路”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孙传卿 江学树)今年以来,商南县全面整合有形的工作力量和无形的信息资源,积极构建“信、访、电、邮、网”五位一体的“阳光信访”平台,全力打通信访举报“高...

    时间:06-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