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讯(周雯 程章军)柞水始终坚持把“双包双促”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号工程”来抓,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基础薄弱的现状,不断创新理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解决了“扶谁”、“谁扶”和“怎么扶”三大问题,促进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一是精心制定规划。按照“定规划、定项目、定职责、定考核指标”的包扶要求,成立联镇(办)精准扶贫工作团13个、扶贫工作队100支,2828名干部为贫困户量身订制了3367份结对包扶规划和年度包扶计划,探索建立了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将农户家庭成员、收入、住房、耕地林地等信息录入电脑,实行动态化管理,搭建起了新时期精准扶贫管理的新平台。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累计投入各类包扶资金1.32亿万元,实施基础设施类、产业发展类、社会事业类等帮扶项目580余个。出台了《柞水县精准扶贫贷款储备资金管理办法》,健全贫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多元担保机制,建立了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帮助贫困农户贷款3500万元。
三是坚持抓点示范。确定培育“企业引领型、产业配套型、套餐扶持型、科技支撑型、园区承载型、因户施策型”六个扶贫示范典型,今年选取营盘镇秦丰村、下梁镇西川村等10个村作为示范村,建立每个示范村不少于160万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力保障示范村建设。
四是大力培育产业。累计投入资金5188万元,实施包扶项目182个,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重点扶持贫困村加快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村10个、特色养殖专业村8个、生态旅游专业村3个,帮助贫困群众实施核桃建园2000亩,发展中药材1200亩、花卉2800亩、烤烟4000亩、食用菌5万袋,全力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
五是促进服务配套。累计投入公共服务配套帮扶资金5100余万元,引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大类200余个,重点实施贫困村水、电、路、视、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贫困村公共服务功能。投入2900万元,全面改善贫困村住房条件,因地制宜实施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绿化美化亮化、河道与排洪沟渠疏通等工程,着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
六是全程跟踪督查。将“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采取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评估、三年一兑现,建立不定期督查制度,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每月通报一次情况,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成效、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