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柞水县召开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观摩交流前阶段18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建设的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县人大副主任黄裕群、副县长张智、县政协副主席叶宜海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许水兆主持会议。
张智在讲话中指出,此次的推进会既是美丽乡村建设重要节点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也是进度推进会,更是进一步深入研讨和深化认识会。各级各部门要从工作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抓好落实。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解决好村路不畅、村次落后、村容不整等问题;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将其融入到建筑、饮食、服饰、作坊、商品、业态等物质符号上,融入到人的行为、生产生活方式中去;要把握好身份意识、角色意识、主体意识和现代意识,抛弃过去的思维定式,树立把最好的留给客人理念,与社会同步、相适应;要大力整治乱挖、乱辨、乱占、乱建、乱倒现象,实现天人合一的公共意识,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接轨,将生产者转变成服务者;要围绕市场供求,采取取悦别人的方式间接实现价值,实现农产品物的消费向农业服务消费、文化消费的根本转变,切实让服务对象致富,提升其幸福感和自身文化等方面素质,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张智强调,美丽乡村建设是外在之美与深层次人文美的有机结合,要抓住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将村容村貌这个基础整治好,将业态发展这个根本打造好,将乡风文明这个灵魂塑造好。他说,田园山水就是生态,生态也是经济,生态是柞水今后改革开放最大的红利。在民居形态上,要做到丰富色彩、讲究层次、留足空间的建设理念。在庭院形态上,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建设宜居、产业、休闲类型。在乡愁打造上,通过物质符号回味历史、复原生活场景进行展现,但不能过分打造,重点是打造新的当代的乡愁,即美丽的田园、清新舒适的空气、独特的地域文化等。在业态上,牢牢把握美丽乡村要以农为本,特色美丽乡村要大力发展生态猪、食用菌、冷水鱼、花卉、中药材、林果等生态农业,坚决摒弃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模式,打造好品相品质品位品牌;国家美丽乡村和秦岭美丽乡村要做到农商结合、农养结合,实现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进而升级为农业+种养、农业+度假、农业+文化传承等融合型模式,走出一条农产品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文化消费等高级形态转变的路子。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的升级版,而不是城市建设的浓缩版。张智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就是要扬长避短、放大自美,各美其美、以特为美,错位发展、彰显主题。各村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主题,放大各自山水、产业、农耕资源、民俗、乡土建筑等长处,实现就地取材、彰显优势,避免同质化、雷同化、千村一面。
就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工作,张智强调,要牢牢把握知行合一、体用合一、事功合一和天人合一四个原则。积极推进茶道文化、美食之家、制作之星、待客之道、电子商务和wifi覆盖这个重点。各镇、村积极建立健全切实管用的河道管理河长制、垃圾长效管理办法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