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党政建设

“综合疗法”:尽力为每一个贫困群众找准致富路子

“综合疗法”:尽力为每一个贫困群众找准致富路子

2015-12-04 08:58:04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铁峪铺镇东川村村民周太,就利用扶贫贷款,联络了7户群众流转了附近21.3亩的土地和村上闲置的13个设施农业大棚,成立了商洛秦楚地食用菌合作社,念起了致富经。同时,他的企业还为30多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让“政策保障+项目支撑”相配套,确保贫困户放开施展手脚。县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民生等领域,策划实施了427个扶贫项目,打破了县内各行业和部门界限,按照3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已建成扶贫项目175个,正在实施252个,项目对“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对今年启动建设的31个精准扶贫示范村,按照包扶部门每年自筹30万元、扶贫贴块资金安排40万元、县财政补助30万元、奖励资金20万元的办法,分别捆绑到31个有经济实力的县直部门进行为期3年的包扶,确保每个示范村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400万元,辐射引领全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整体推进。该县今年下发贴息贷款总额1.05亿元,其中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就业贴息贷款3500万元,财政资金贴息贷款6000万元。
  深化农村改革是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建立土地流转带动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是解决“脱贫不返贫”的长效之计。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晓斌对如何支持精准扶贫,归纳为8个字:“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据他介绍:县上采取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办法,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0余个,带动3726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股经营或流转土地经营权。这是丹凤扶贫工作中最靓丽的一笔。
  量身定做项目:分类施策为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
  丹凤县在精准扶贫中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技注入的方针,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创业和就业,形成了留守农村搞种养业、走出大山搞劳务、融入城镇搞三产商贸等三条增收主渠道。
  县上突出“扶贫先扶智”,培育新型农民,让贫困户“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对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青壮年贫困劳动力,扶持和鼓励其进行规模经营,成为产业大场大户,领办“农字号”龙头企业,成为争做创业领头人,在实现自己致富的同时,吸纳更多人就业增收;对有一技之长的贫困劳动力,引导开设门店,从事市场运销、加工生产和农家乐等服务型产业,或者走出山门智能型劳务输出,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贫困劳动力和留守妇女等贫困人群,引导其就近就地到产业园和企业进行季节性务工和打短工、做零活,从事家政服务、手工制做和家庭手工业,以作弥补性收入,确保家庭生活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县上整合“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资源,突出以技能培训为发力点,对“双包双促”帮扶村的贫困户进行轮训,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实现一批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使一大批贫困户在服务业、商务流通等“无土产业”领域实现了创业增收。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让每个有生产能力的人都有增收门路。”县委书记郑晓燕对丹凤县精准扶贫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她说:“任务重、压力大,是实情。但作为曾经‘两项制度衔接’试验地的丹凤县,下一步就是要在‘怎么扶’上更给力,给习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工程给出自己的诠释和忠实实践,继续争做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典型”。
  (谢 华 王丹锋 周文治 彭宏丹 冯永发)

  • 相关阅读
  • 龙驹寨街道办落实“五项制度”常态化

      本报讯 (王丹斌 徐 青)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今年按照一套制度保落实、一轮打分定格次、一本民情解民忧、一个系统优服务、一班人马解民怨的办法,认真落实“五项制度”,推动干部执行常态化、督察督办持续...

    时间:12-04
  • 柞水聚焦“主体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本报讯 (张 珊)今年以来,柞水县坚持把“主体责任”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田”和“主阵地”,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级党委(党组)不折不扣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

    时间:12-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