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力 赵峰辉)丹凤县将县镇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作为事关地方发展和凝聚民心的大事来抓,通过加强宣传、扩大民主、强化监督等手段,积极实施“阳光换届”,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保证了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宣传,让换届工作公开透明
广泛学习,提高换届工作知晓率。全市换届工作会议后,县四大班子带头学习了市委换届工作会议精神,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及时组织组工干部和纪检干部集中学习了干部选拔任用和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法规。将“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纪律要求制成《严肃换届纪律提醒卡》,连同省、市编印的“四制四册一图”(即:《四项监督制度》、《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学习资料汇编》、《严肃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案例选编》、《换届工作手册》、《换届流程图》)发放给全县每名科级领导、参加民主推荐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并对各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换届工作专项培训,集体学习了《党章》、《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换届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以党委为单位对换届知识进行测评,知晓率达不到95%以上的不能启动换届。
全程公开,提高换届工作透明度。及时出台换届工作宣传方案。在县电视台开设《换届工作》栏目,每天黄金时段播放各镇换届动态;在丹凤党建网开设《风清气正看换届》专栏,将有关换届资料发布于网页,供党员干部在线浏览;在《丹凤组工信息》建立《换届专版》,及时报道各镇换届经验。同时,要求各党委充分利用网络、喇叭、宣传栏、标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和形式对换届工作进行全程公开。尤其在换届方案的制定,候选人的推荐、考察、审查,工作报告的拟定,选举结果的产生等关键环节,要积极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就干部群众关心的换届工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工作程序、选人标准、纪律要求等事项通过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使换届工作电视上有图像,网站上有文章,喇叭里有声音,墙壁上有标语,手机中有信息,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换届、参与换届,积极宣传换届、监督换届,提高换届工作的透明度。
扩大民主,让民声成为换届主流
扩大推选代表的民主。在分配代表名额时,一方面注重推选“双强”型、“双带”型代表,另一方面注重代表的广泛性和组成结构的合理性,充分涵盖农村、社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垂直管理单位、政法机关、事业单位等各个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先进模范人物、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生产和工作一线的代表名额适当增加。在代表资格审查中,专门成立了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对选举单位酝酿提名、选举代表的产生程序和比例构成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程序的,责成原选举单位重新推选。在代表推选中,采取党员群众联荐和组织提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基层党委会集体研究确定正式候选人,最后通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进行不低于22%的差额选举。同时,认真听取纪检、统战、信访、综治、计生等部门的意见,对代表进行审查,发现不具备代表条件的,责成原选举单位进行撤换。
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在完善以往的领导荐、组织荐、群众荐的“三位一体”推荐提名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民主,创造性提出以无意向推荐方式为主的“五选法”提名办法,即初始提名“海选”,县委提供职位和任职条件,推荐组召开民主推荐大会,公布推荐的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出有关要求,参会人员按照职位要求采取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中进行“差额无意向推荐”,推荐中得票高者,再通过县级干部“遴选”、组织部门“筛选”、书记办公会“圈选”、常委会“票选”列入拟考察人选。无记名推荐票和口头推荐票没有双过半的,不能提名考察。
扩大考察环节的民主。严格执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公示制,对考察干部严格进行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拓宽考察谈话范围,既听取领导干部的意见,又听取一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听取单位内部的意见,又听取“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对在现工作单位任职不满2年的考察对象,还到其前一个工作单位进行延伸考察。考察内容既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更注重了解干部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公众形象。推行差额考察制,凡推荐票数双过半的干部均进行考察,在任职使用时再根据考察结果和职位要求择优选用。
扩大选举环节的民主。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建立候选人选前述职制度,由候选人如实向参会人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推行差额选举方式,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低于20%。改进和规范投票方式,设立单独填票室,创造有利于代表、委员充分表达意愿的环境和条件,保障代表、委员的民主权利。
强化监督,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
强化组织监督。成立了丹凤县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和严肃换届纪律工作领导小组,从纪检、组织、人社等部门抽调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各党委对换届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五承诺制度”,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分层面签订严肃换届纪律承诺书,增强各级干部的思想防线和纪律意识。在民主推荐和选举期间,县委组织部及时以函的形式把《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发给参加推荐人和参会有关代表进行学习,并要求对发现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反馈。同时,开展严肃换届纪律问卷调查和换届风气测评,对调查和测评中反映的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由县严肃换届纪律督察组进行严肃查处。
强化制度监督。在换届中认真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同时,规范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制度,对拟提拔干部年龄、简历、奖惩情况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建立严肃换届纪律协调会议制度,要求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行举报专报专办通报制度,对群众举报的情况以及梳理排查出的问题线索,实行每日汇总专项报告,并组织力量专门查办,明确案件具体承办人、负责人和办结时限,对查办结果及时通报。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换届纪律的典型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对压案不查、查处不力的,从速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民主监督。健全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公布中央、省、市及丹凤县的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建立“12380”专人值守制度,及时受理举报者反映的违反换届纪律问题。聘请纪检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新闻媒体等不同层面同志作为干部监督信息员,分片对各党委换届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另在干部推荐、考察、选举等重要程序,县电视台派记者进行跟踪报道。各党委也通过高音喇叭、宣传栏、黑板报、网站等方式,畅通监督渠道,及时向干部群众公布换届人事调整的条件和要求,在推荐干部大会前通报符合条件人选名单和基本情况,对选出的拟任人选任职经历等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