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峰) 近年来,商南县着力在创新方式、搭建平台、激励帮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双带"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双带"本领。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高自富、带富能力。一是走出去换脑子。有计划的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到外县市参观考察,开拓视野、寻找差距,解放思想、找准路子。今年以来,共组织625名村干部、党员代表赴杨凌、山东等地参观考察。二是请进来教方子。与农业院校、农业部门等结成培训对子,依托镇党校、村级活动场所等阵地开办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来授课,累计培训农民党员2.3万多人次。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平台,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20余场次,培训党员6700多人次。三是走下去指路子。广泛开展"送科技上门"活动,协调农业、畜牧业、林业、科技等部门的专家,依托村级阵地,利用远教资源,对党员群众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做到了80%以上青壮年农民党员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指引他们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四是建基地做示范。采取支部领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建立党员群众共富示范基地300余处,示范帮带3.82万名群众迈上致富路。
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双带"作用。一是实施村干部"头雁"工程。注重把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三强"党员采取"万元年薪"公开竞聘、党员群众"两推一选"的办法选进村"两委"班子;把495名党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结对帮扶贫困党员群众的情况列入任期目标,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二是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以"组织设岗、视才认岗、依岗承诺、支部审岗、公示明岗、严格履岗"的方式,设立村务公开、公共事务、科技示范、信访维稳等四大类10多个具体岗位,对3251名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和服务,发挥先锋党员模范作用。三是深化"支部+协会"运作方式。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支部+专业合作社+党员示范户"的模式,充分发挥骨干党员的产业技术优势,结对帮扶贫困党员,促进共同致富。
创新激励措施,提高"双带"效果。一是项目扶持。筛选科技含量高、投资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向党员"双带"户倾斜。二是资金扶持。协调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农民党员创业。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作用,扶持党员创业。三是科技扶持。采取镇选县派的办法,确定130名优秀年青党员干部驻村指导服务。四是政策扶持。对从事农业开发或者领办农业企业的党员及外来投资商,做到承包资源优先、资金扶持优先、教育培训优先、评先选优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