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谢忠琦 谭显根 田定平)近日,笔者一行在镇安东部的西口回族镇程家川看到,这里车水马龙,群众忙碌不已,一股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栋栋宁静雅致的小别墅引人注目,一排排崭新整洁的房屋飞檐翘角,一条条通村入户水泥路纵横交错,处处展现着和谐宜人的新景象。
科学决策 正确描绘民族地区蓝图
镇安是我省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有回、满、壮等9个少数民族,是我省民族工作重点县,设有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仅回族群众就有1.1万人。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在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的百里北阳山系高寒地带,即使到了本世纪初,住石板房、种麻荡子地、喝涝池子水、行羊肠子道还比较普遍,群众生活异常艰苦。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社会经济事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地处高寒山区的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农民收入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更大。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会和谐,镇安县以民族地区发展为契机,以西口回族镇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于2009年编制出《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集中力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辐射带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为确保民族地区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确保一张发展蓝图绘到底,镇安县还出台《民族聚居村经济社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五年内在西口回族镇程家川六个回族村,实施六项重点工作,实现转移就业和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其他五类产业40个项目。县上还在西安成立民族餐饮业协会,鼓励少数民族加快发展。
部门联动 举力建设民族和谐示范区
县上按照“镇村道路通畅化、综合环境整洁化、致富产业优质化、乡风民俗文明化、农村社会和谐化”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原则,协调项目、整合资源、捆绑资金,全力建设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区,打造村容整洁、生态休闲、景色优美、人居适宜的民族和谐区。两年来,县上投资1亿多元,重点建设西口回族镇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区,带动整个回族地区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而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场所。聂家沟村龙洞川有169户682名回族群众,他们的清真寺陈旧破烂,年久失修,县上投资100多万元,建起龙洞川清真寺。在龙洞川,我们看到刚刚新建的清真寺美观大方,十分气派,许多回族群众按照习俗开展着他们的活动,其乐融融。
为了快速推进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区工程建设,县政府办、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扶贫开发局、水利局等14个县直部门配合镇上包抓工作落实,西口回族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片,科级干部包村,又抽调一批责任心强、农村工作熟、能吃苦的县、镇干部组成工作组,保证每个村有三名科级领导干部带队,进村入户抓落实。县委书记张盈安、县长璩泽涛等多次深入建设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指导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搞好示范区建设。一大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把精力集中到工程中,一心一意为民族地区发展献计献策,奏响了一首首同心协力建家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和谐曲。
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杨俊介绍:目前,已完成集镇扩容升级改造,绿化、亮化、硬化4公里集镇主干街面。使街道宽度达到了14米。路基拓宽工程已基本完成,共移动土方1.5万立方米,填石方1万立方米,埋设排污管道2600米,安装检查井和漏水斗150个,对程家川12公里公路整体拓宽1.5米,现已基本竣工。
县水务局一位干部说,程家川二期新修河堤4公里,移民安置已完成青树、岭沟、孙家坪移民搬迁60户,现主体已基本竣工。正启动聂家沟安置点110户基础处理、岭沟80户工地收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