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县柴庄镇紧紧围绕"建园区强基地、兴产业促增收"发展思路,以发展镇域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紧扣新农村建设主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打造"一园二区四品牌五基地",推动全镇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重点建设一园。农业园区是加速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业整体效益的有效平台。基于这一认识,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多方筹资7000万元,以陕西佳苑绿色生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枣树坪村为核心区域,启动了柴庄镇绿色佳苑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规划建成集良种育苗、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饲料加工、水产养殖与莲藕种植、生态养殖和小型沼气发电厂于一体的循环农业园区,按照"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组织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目前,园区已建成了绿色佳苑淀粉加工厂和如意挂面厂,填补了柴庄农副产品加工的空白,解决当地群众300余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余元。
突出抓好二区。大力发展以天埫、晨光、安坪等村为核心的烤烟、茶叶、桑园等绿色农产品种植区,以银川、枣树坪两村为核心的大棚养鸡、养鱼、养猪等特色畜禽水产养殖区。目前,天埫、晨光、安坪等村的烤烟面积占全镇烤烟面积的90%以上;天埫村200亩茶叶示范基地已建成,未来5年计划在天埫、晨光村推广茶叶种植,将建成全镇万亩、人均2亩的茶园;银川大棚鸡养殖已辐射带动枣树坪村发展大棚鸡养殖小区3个,发展大棚12个,银川、枣树坪村鸡、猪存栏占全镇鸡、猪存栏的75%,全镇肉类总产量达600余吨、蛋类200余吨,实现畜牧产值2000余万元。
精心打造四品牌。一是打造烤烟、茶叶特色品牌;二是打造西瓜、杂豆、蔬菜等绿色农产品品牌;三是打造烧酒、腊肉、挂面等农副产品品牌;四是打造桑葚、木瓜、核桃等果品品牌。目前,柴庄已发展成为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综合产值、农户增收最大的镇,茶叶种植已试种成功,即将成为柞水特色产品;柴庄西瓜也以皮薄味甜享誉山镇柞三县,杂豆、杂粮、蔬菜等提前上市,在县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柴庄苞谷酒、腊肉、挂面等传统手工农副产品加工逐渐在市场占有一席之位;木瓜、小杂粮、无公害高山蔬菜等绿色产品以成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大力发展五基地。强力推进镇域农副产品加工、银川村特色养殖、天埫村万头生猪养殖、枣树坪蚕桑产业和天埫、晨光村茶叶示范种植等五大基地建设,带动全镇发展核桃板栗种植1万余亩,桑葚、茶叶等特色种植700亩,西瓜、蔬菜、小杂粮等绿色农产品种植4200亩,生猪养殖大场大户10户,养殖规模达到1260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个,农业企业3个,农产品加工厂2个,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2011年,预计全镇农业产业总收入可达到4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800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20%和25%。
(张书国 韩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