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张希锋)冀村,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一个只有六个村民小组,418户1499人,总面积不过9.2平方公里的自然村。历经10年发展,该村已连续摘得陕西省“百强村”、“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等多项荣誉,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底达到12300元,超过全区平均水平近四倍。近日,商州区又着手长远规划,拟将冀村打造成商州未来的“华西村”。
非公有制经济带动整村脱穷根。在冀村村子里面走上一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处都是非公企业和工业厂房,忙碌不停的,是村上在这些场子里面上班的农民工人。于1989年建成投产的全市较早的一家民营企业——商洛塑料厂,堪称冀村非公有制企业的元老。历经10年的改造、扩建和升级,如今已拥有固定资产1310万元,职工153名,年涉及规模3500万元以上。先后有530余名贫困农村子女、残疾人、下岗职工在这里实现了稳定脱贫,走上了富裕之路。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田纪云等先后来塑料厂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之后,该村又陆续引进建成年产量45万吨,产值超过亿元大关的水渣微粉项目;投资1.45亿元建成年产100万吨高性能辅助性胶凝材料生产线和年产30万方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3.2亿元;2011年引资3000万元建起商洛天目彩钢钢构项目。如今,商洛市塑料厂、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亨威商砼有限公司和天目彩钢厂、水渣微粉生产线已安置全村劳动力425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亿元。
以党建促产业发展,鼓起农民腰包。在该村,群众离土不离乡,劳务不出村,几经实践证明总结出来的冀村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奔小康。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发展要求,村党总支深入开展“三代三创三提升”党建主题活动,涵盖了农村、产业和民营企业三个领域。已建成4个千头养猪场,使全村的畜牧生产向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优质核桃建园1300亩,建设中拱棚无公害蔬菜基地200亩,使该村的畜牧养殖和蔬菜干杂果种植业实现循环经营生态互补。
新一轮5年规划让冀村群众达到小康水平。《冀村2010—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以25%递增,到2015年达到15000元,工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1亿元到2015年达到5.5亿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到2015年达到6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力争到2015年形成集团公司规模,实现全村企业产值5亿元。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实现年产值800万元,全村所有劳动力均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