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成斌 凌娜)近年来,柞水县不断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全力打造留守妇女、儿童“第二家园”,吹响文化共享、和谐共创、文明共建的“号角”。
劳务输出作为柞水农民增收“四大项目”之一,每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近5万人,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队伍却不断庞大。为了让留守群众闲时有去处、精神有寄托、生活有乐趣、未来有信心,县上在82个村(社区)建立了文化活动室,63个村(社区)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站),配备了音响、碟机等文化活动器材。并为每个村选拔、培训了一批热爱文化事业、具有一定功底的青年妇女,作为柞水渔鼓、广场舞、秧歌舞的推广者,兼任村上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员,定期、定时组织老人、妇女开展活动。同时,大力发挥文化能人的带头作用,建立民间艺术团体13个、渔鼓表演队16个、锣鼓秧歌队38个,组建镇村文艺协会40余个,入会(队)的人数达5万余人,真正成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第二家园”。
据石瓮镇东甘沟村支书张庆平讲,自从村上有了民歌、渔鼓、剧团后,文化活动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主业”,去年,村上出面调解的矛盾纠纷19起,同比下降70%。同时,全县去年共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228起,同比下降38%,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膺“全国文明县城”称号,有223个单位被命名为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一曲文明和谐的双重奏正回荡在干佑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