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陈风军 李锋)镇安县铁厂镇新声村农民徐祥红从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打工仔,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并带领大家走上了集约养殖的致富之路。今年5月,他被评为省“劳模”。
不当经理当猪倌
1996年夏,初中辍学的徐祥红开始出门务工。因缺少技术,只能在一个砖厂做小工,后来逐步走上班组长、部门经理、副经理的岗位。2000年,他辞去砖厂工作,当上包工头,掘得了返乡发展的第一桶黄金。
每次回到家乡,看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依靠外出劳务,青壮年出门打工,老弱妇孺在家务农,一年到头都不宽裕,徐祥红就有种说不出的酸楚,就想靠家乡富裕的土地和剩余劳动力发展主导产业。他学政策,跑市场,拜专家,决定投资兴办生猪养殖业。为了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办好养殖场,他自学《养猪》专着,订阅《当代畜牧》等杂志,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并把拆迁工程委托他人管理,亲赴杨凌学习生猪饲养、疫病防治等科学管理技术。2007年初,徐祥红投资200万元,在家乡新声村创办了第一个生猪养殖场,租赁土地21亩,购回种猪60头,仔猪1000头,2008年总产值达180万元,获利30万元,一年后,养殖场存栏种猪400头,实现年可向市场提供近万头商品猪的规模。2009年又投资200多万元,租赁土地20亩进行扩建,建成年出栏育肥商品猪2万头的万头猪育肥场,生猪远销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福州等地,年利润100多万元。
徐祥红告诉笔者,“他正在筹建占地10亩的生猪原种繁育场,计划购进加尔新美尔原种猪500头,通过科学繁育,实现本地猪的改良,带动大伙都致富。”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养殖场兴办后,解决了附近30多名农民的就业,使他们在务农的同时,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通过创业致富,他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其他养猪户。他又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扩大经营,成立铁厂镇新声村养殖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500余户,涉及新声、新联、新民多个村,并向周边乡镇逐步辐射。同时成立“无公害养殖服务中心”,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运作模式,为个体养殖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一位姓倪的养猪专业户高兴地对笔者说,“我们多亏了老徐,大家的日子才红火起来。在他的‘传、帮、带’下,新声村群众养猪劲头大得很,铁厂及周边地区经过他帮扶的养猪户达500多户,养猪最多的年出栏200多头,效益好的农户一年可盈利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