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周银祥 孙传卿 吴丹南)“对面真心谈,田间铆劲干,车间做示范,事事记心间。”“不打麻将打乒乓,不恋酒桌恋球场。”从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忙秋收秋播,到走基层转作风蹲点调查研究;从下厂矿进车间解决实际困难,到走入社区村落破解民生难题。如今,一股干部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热潮在商南大地蔚然兴起。广大党员干部争先恐后,努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如何锻造一支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商南县委十七届三次全会出台了在全县开展“五治”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实施科级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两个决定,绷紧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神经”,从而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大力锤炼优良作风,不断鼓舞奋斗精神,奋力开创突破发展新局面。
该县通过治庸、治懒、治散、治赌、治奢活动,不搞形式主义,动真格,实打实,促使干部作风大转变。昔日自由散漫、不思进取、混天天的“懒散干部”、“酒鬼干部”、“赌徒干部”没有了立足之地,勤政廉政、谋事创业的干部有了用武之地。健康的文体活动替代了不良风气,工作之余到公园和文化广场锻炼身体,爬爬山,打打太极拳,跳跳舞扭扭秧歌替代了打麻将搞赌博,提升了人们的精气神。
“五治”工作常态化以来,该县“五治”工作组实行24小时监督,从严处理,进行通报曝光。“五治”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组织各类专项检查15次,发出整改通知27份,通过明察暗访,处理党员干部职工11人,其中警示训诫8人,党政纪处分3人。
为了让干部职工远离赌场,远离陋习,营造文明健康的精神生活,商南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作用,组建秧歌舞、健身舞、锣鼓队、书画协会、文艺协会、体育协会等,组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书画大赛、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多种积极健康的活动。眼下,在商南县城大街小巷的麻将馆里看不到干部的踪影了,广场公园成了健身娱乐的大舞台。镇村餐馆里见不到干部下乡大吃大喝的了,一人一餐5元标准的廉政灶红火了。群众形象的称之为“赤脚干部”。
实施科级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后,商南县各级干部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创先争优的责任感不断增强,个个争先恐后,创先争优。“白天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工作坐着车子看,开会拿着文件念。”“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是一些地方群众对少数干部生活腐化,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的画像。通过实施科级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实施层层推荐,全体投票,建立人才库,全县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投入到解民忧、帮民富、谋发展中来,“来到农户身边,干在农户田边,贴近农户心边”的“三边干部”多了,争创一流的模范干部多了,通过实施科学的作风机制建设,促进了风清气正氛围和创先争优局面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教育、匡扶、挽救和培养了一大批干部。
好机制催生好作风。今年以来,全县34名县级领导结合“三问三解”、“创先争优”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带领157个部门单位、1000多名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深入全县13个镇、34个重点企业、164个行政村、3个社区开展工作,写《民情日志》,建民情档案,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问农家忧、干农家活,解民忧,帮民富。民生热线、干群连心卡、网上服务厅、“一站式”办理窗口、信访接待大厅更是拉近了干部群众的距离,助推了社会和谐。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植树造林5.2万亩,新发展油茶、核桃等经济林4.27万亩、设施蔬菜888亩,培育规模养殖大户480户,组织劳务输出7.8万人次,创收8.9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511人,实现再就业5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