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进城入镇 增强造血功能
商洛日报讯(程刚)洛南县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扎实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通过县城吸纳、小城镇扩容和中心村集中安置等多种形式,努力改善全县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共落实搬迁对象1448户,15个安置点2172户已动工建设,开工率达77.5%。
该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30年不落伍,50年不拆迁”的标准,精心编制规划,全面提升安置点的建设品质,先后规划设计了安置100户以上独具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14个,有力保证了搬迁安置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常态推进。县上始终把“避灾搬迁”放在移民搬迁工作首要位置,坚持“进镇、进城、上楼安置为主,向中心村、集镇、县城集中”的“三为主、三集中”原则,出台了移民搬迁十项优惠政策,实现了移民进城进镇搬迁安置的新突破。今年上楼安置2552户,占到了安置任务的91.14%。
为实现移民搬迁达到移民有业安置目标,该县将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采用“有土”与“有业”两种方式进行安置。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继续耕种原有土地。有业安置则结合城镇化建设,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并建设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同时,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对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就业机会,努力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两年来,该县在县城、卫东工业小区、石门矿区、古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鹿池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及县城西城区规划建成了10个移民点及移民小区,安置1918户7848人,发展商铺675间。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思路,县上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和招商代建两种移民搬迁建房模式,有效缓解了移民搬迁工作中用地、配套建设资金难落实的瓶颈制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