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樊利仁 耿李元)丹凤县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法律措施四项措施,不断加强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县新增丹江湿地面积260亩,出境丹江水质保持在Ⅱ级以上,防洪抗灾能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丹凤县精心编制了《丹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多次专题研究丹江流域综合治理事项,积极推进民生水利设施建设,全县累计投资3亿多元,建设基本农田3.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8000亩,治理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建成丹江堤防72公里、橡胶坝4座、拦砂坝16个,完成了鱼岭、苗沟、龙潭等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栽植河堤绿化苗木6.5万株,绿化草地210亩,新建廊道、灯光等景观设施,建成了江滨公园,并在竹林关银花河堤栽植竹带1.2公里。
县上着力建设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综合治理58条小流域,封禁自然修复生态林42万亩,营造生态林9万亩,栽植经济林木4.2万亩,初步形成远山、中高山及近路综合治理,城镇周围生态修复治理的规模开发格局。县上在水源地周边设立警示标识牌32面,刺丝封护28公里,划定水源区耕地退耕还林,限制使用化肥、农家肥及农药,大力推行“四改一建”,严防水源污染。开展环保执法检查,严格产业政策准入标准,严格污染物排放,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改建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关闭重污染企业,同时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推行“畜-沼-果-菜-游”循环农业模式,实行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县上强化水政执法管理,严格采砂行政许可制度,划定丹江月日至棣花段、银花河竹林关至张塬段为砂石禁采区,严厉打击无证采砂及禁采期、超深度采砂行为,先后清理无证采砂7处,查封违法采砂机械设备10台。查处河道违法案12起、堆放工程弃渣案5起,清理碍洪堆积物2万多方,处理违法人员6人,疏通河道6.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