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委中心学习组“创新理论学习助推跨越发展”侧记(下篇)
商洛日报讯 (谢建民 王成斌 张晓锋)如果说柞水县委中心学习组一系列关于时间、流程、规定是“硬杠杠”,那么让“理论学习,聚集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则是柞水县委中心学习组抓理论学习创新、助推跨越发展的“不二准则”。
用开放的思维推进经济转型
“把工作当作学问去研究,把学习当作事业去追求,让每次集体学习都成为一次思想的飞跃,开放的思维会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智力源泉。”县委书记林录印每次主持县委中心组的集中理论学习,都要选择理论前沿、循环发展和发达地区创新经验的内容,带头联系县情实际谈体会,让中心组成员充分发言,碰撞思想,商讨柞水经济如何在发展中转型,在跨越中升级。
柞水县委鼓励中心组每个成员带着课题学习“取经”,每次中心组成员有在外地开会、学习的机会,结束后,都安排写心得体会,把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及时召开专题务虚会进行集中研讨,达成共识。柞水县同兴轧钢从项目筹划、设计、立项到落户、施工、达产,就是柞水县委以理论学习为基,以实践应用为本,让全体中心组成员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自去年40万吨中板完成投产以后,今年50万吨棒材生产线也建成运营,加速推动了矿钢一体化的进程,改变了柞水以采选业为主的矿产业格局。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工业,处理好生态立县和工业强县的关系,是柞水县委中心学习组通过学习达成的一致共识。为节能减排,先后完成陕西大西沟矿业公司2×90万吨菱铁焙烧技改和烟气脱硫项目,加快静能再生资源回收、尾矿综合利用。宏阳年产20万方混凝土拌和站、金世泰免烧砖生产线等45个循环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消化利用了大量废弃尾矿,初步形成了以铁矿采选及深加工、银铜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和水循环利用等4个循环产业链。
生态资源是大秦岭赋予柞水的可持续发展条件,柞水县委树立全域旅游观念,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规划、建设大秦岭中央公园和省市打造“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机遇,先后开展了省级旅游示范县、秦岭美丽乡村等系列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秦岭绿色心脏”。实施精品旅游工程,以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为核心,推进牛背梁、溶洞、秦楚古道、九天山等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做好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加快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西干谷旅游开发和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索道、酒店等涉游项目建设,力争柞水溶洞国家4A级和秦楚古道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抓好客源地市场开发对接,积极开辟省会西安南线精品游线路,增加组团游规模,全年预计接待游客将达到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亿元以上。
同时,加快现代医药生产、加工、流通、科研四大体系建设,盘龙公司与北京九鼎投资公司签订了上市合作协议,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主体的柞水现代医药产业逐渐步入提档增速的新阶段,生态旅游、现代医药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
用超越的勇气推进社会发展
“要想在陕南28个县区中脱颖而出,既要有超强的综合实力,更要有协调发展的社会事业”,柞水县委一班人在思考跨越发展问题上,有着清醒的认识。
柞水县委中心组在学习中,以解决民生问题为落脚点,着眼于推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急事、难事、要事,努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教育提升工程放在民生工程之首,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合格县、“双高双普”两项创建工作同时拉开,全县投入资金1.8亿元,新增校舍面积5万平方米,如今,村村都有幼儿园,校校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农村学校音乐、美术、手工、理化实验等部室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都安装有触摸屏的电教黑板,消除了城乡学校的差距,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城市孩子一样先进舒适的学习环境。社会保障方面,以中心敬老院、区域敬老院为主体,五保集中供养点以及老年公寓为补充的养老体系初步形成,全县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2%,按标准发放城乡低保、生活救助、五保供养等政策补助1.49亿元。在医疗卫生方面,全面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药品“三统一”配备率、使用率和药款结算率均达100%,药品价格下降18%,新农合报销标准较上年度提高10%,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率先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优生优育、致富技术等服务送上家门,奖励扶助使带头执行计生政策的家庭过上了富足日子。前三季度,柞水96个民生类项目完成投资8.95亿元,全县农民切实从民生政策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