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围绕“五位一体”模式统筹全面发展巡礼之六
商洛日报讯(周文治 樊利仁)年末岁首,正是各级政府的收获季节。丹水凤山大地捷报频传:被省政府评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市级双高双普县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顺利通过验收,文化执法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成功创建了省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和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创建深入开展,商山敬老院荣获国、省“敬老文明号”称号,丹凤县中心敬老院被评为全省五星级敬老院……
这一条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标志着丹凤县的民生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如何济民生、谋福祉?成为了县委、县政府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的“风向标”。在该县2013年的“民生答卷”中,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正呈现着攀升之势。从蟒岭深处,到丹江之滨,直至银花河畔,处处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新气象。
项目支撑承载:“十大民生工程”构筑群众幸福路径
丹凤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落实各类项目建设中,坚持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该县围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促进就业工程。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创业培训质量、大力推进创业等工作为重点,针对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众和高校毕业生三类重点人群,以缓解就业难问题。二是增收培增工程。突出农民、企业一线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力争群众增收。三是教育提升工程。加强农村校舍改建,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实施“两免一补”、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贫困家庭子女救助工作。四是卫生保健工程。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积极开展农村育龄妇女、留守儿童、高龄老人健康普查和义诊,全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全民社保工程。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住房、事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住房保障工程。突出抓好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民安居工程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陕南移民搬迁。七是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镇镇有文艺剧目、村村有农家书屋、组组有健身设施,引领干部群众崇尚健康、崇尚文明。实施讯视覆盖工程,加快通讯站点扩面建设,力争实现村村都有通讯信号、人人都可以收听无线广播目标。八是消除贫困工程。实施工赈移民建设工程,全面扩展以工代赈项目,消除贫困面。九是改善环境工程。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县域重点河流。十是生产服务工程。突出电力、通讯、交通等升级维护,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县上坚持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实施、分级负责、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将148个民生项目落实给县政府5名副县长亲自包抓,由15个县级重点部门具体实施,并纳入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实行民生工程建设专题联系会议制度,每月对民生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及时解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按照“立足当前、均衡发展”的要求,突出优先安排要求最迫切、实际最需要、群众最期盼的项目。积极整合项目,县财政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新增财力,共挤出资金6000多万元,为民生项目落实了县级配套资金,鼓励群众通过“以工代赈”等形式筹资投劳。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和办法,把水利部门的农村安全饮水、农业部门的沼气、交通部门的农村公路等10多个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用于民生工程,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需要,破解了建设中的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