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盘点二O一三”系列报道·民生篇
商洛日报讯(李 琳 王高锋)时下正是寒气袭人的四九严冬,但洛南县四皓镇便民服务大厅里却暖意融融,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办理手续的群众热情服务。四皓镇步沟村支书韩正山高兴地说:“以前到镇上办事老是跑上跑下,不知道寻谁,不知道咋办,自从镇政府建起了三个大厅,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便民服务大厅真正将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这是洛南县构建便民服务网络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
2013年,洛南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干群关系不断密切
该县加快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优质服务。
2013年11月30日,在麻坪镇槐树坪村幸福院活动室里,摆放着生日蛋糕、水果和食品,周围围坐着90多名老人,老人们一起吹蜡烛,吃蛋糕,场面暖意融融。为了让每一名空巢老人都有人照料,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该村投资30余万元修建了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了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中心,组建了以党员和村干部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对村里的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这是洛南县将社会公共服务的触角伸向基层村组关爱空巢老人的一次大胆尝试。
按照开放、规范、便捷的要求,该县建立了高标准、多功能、一厅式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即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向中心窗口集中、行政审批的部门向中心集中,保障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县直各部门普遍推行便民服务流程制度,在财政、民政等一些重点单位和热点行业建立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同时在19个镇建立了综治维稳、便民服务和财政服务“三个大厅”,全县362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综治维稳“三个中心”。各级服务大厅或中心配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开通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积极推行网上查询和信息化服务,实现了便民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所有为民服务机构普遍推行“早8晚6”或“早9晚5”工作制,节假日落实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实现了便民服务无缝对接。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洛南县坚持以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为核心,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不断巩固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镇一体化管理等基层综合改革,强力推进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群众376766人,参合率达99.49%,居全市第一。截至11月底全县共补助参合住院患者47568人次,补助金额1083.99万元,参合住院补助比例达到78.87%。完成19个镇381个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硬件采购建设,规范组织实施1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5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集中实施农村改厕1000户。充分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全县科技研发投入4025万元,申报专利184项,建立企业研发中心3个,申报国家创新基金3项。推荐科技进步奖3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705万元。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提升教育质量,全年财政支出教育经费4.78亿元。大力实施教育类项目,华阳思源实验学校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500万元。石门镇中心幼儿园、灵口镇黄坪幼儿园等校舍改建幼儿园项目完成投资529万元,引资4000万元建成仓颉幼儿园,育才城、华阳高中项目正在建设中,全县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优化,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