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汪成莲27岁的儿子因为在城里读到中专毕业,这在杨四庙村可是屈指可数的人才。儿子在西安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打,去年娶了一个山西籍的年轻漂亮媳妇,成了村里哄动性的新闻,她家门上贴的大红“囍”字到现在依然让村里那些单身汉们目炫。她说:“我们村好几年都没人娶媳妇了。”虽然儿子读了书娶了媳妇,汪成莲却并没有以此为豪“娃读书可把一家人拖累得不轻!”好在读书比不读书强,算是给她了一些安慰。
乡村干部的期盼
据杨四庙村村支书王德斌介绍,杨四庙村共2个村民小组93户270人,到了结婚年龄却找不到对象或丧偶、媳妇与他人私奔的单身汉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数的四成。其中达到婚龄一直娶不到媳妇的33人,娶了媳妇但媳妇跟人跑了的2人,丧偶的3人。村里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27人,读大学走出去的只有4人。因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土地沙化严重,土地贫瘠,再加上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去年人均纯收入不到6000元,导致村民娶媳妇难。因为没有配偶,又导致一些村民精神上萎靡不振,思想上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形成了恶性循环。
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斌介绍,县上及镇上近年来为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费了不少心思。现在村里建成居民安置点一处,安置了38户128人,通村主干道都实现了硬化,新建便民桥一座,农电网络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有线电视户户通已经安装了87户。王德斌还打算以后组织村民,出去观摩别人的成功经验,让村民在信息上不再闭塞。
对于“光棍村”形成的原因,营盘镇党委副书记汪仁意认为,从客观上来说,杨四庙村地理位置偏远,与外界交流少,信息闭塞,资源环境条件差,人均收入低;从主观上来说也存在着村民知识文化技能单一,缺乏对技能的学习和对教育的重视。对于娶不上媳妇的村民,我们想通过媒体、妇联的牵线搭桥,看能不能得到改变。汪仁意认为,除了这种直接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改变村容村貌,解决村民的收入问题,通过产业扶持让村民富起来,这才是根本办法。现在村里已经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互助协会,来促进产业的发展。
光棍老了怎么办
4月17日,杨四庙村里还有一件大事,村里用县上的扶贫资金,购了水泥沙石,在村支部副支书王成财的带领下,给住在小河沟对面的程章银家修一座简易小桥。村里一下子来了13个人帮忙,这让程章银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到镇上去买菜,张罗着招待大家。
在修桥的13人中,除过3名妇女外,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男性村民,最年长的已经72岁了。副支书王成财说,这就不错了,除过一些长年在外务工的人,能来的也就是这些人了。
大家把河两岸的大石头聚集到一起,做成桥墩,然后用水泥沙石联结在一起,看着自己家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终于有一座桥了,程章银91岁的老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夏天水可大了,一下雨几天人都出不得门,这下可好了。”
采访中,一些村民表示,以后有人招上门女婿,还是会愿意出去,现在父辈还有我们来照顾,以后我们老了就没人照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