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英安把山坡地耕种得井井有条

在山桃花盛开的山洼里,魏长生用毛驴耕种土地。

刘正技正给地里施农家肥
商洛日报讯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见习记者 王 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商洛山中的春耕春播时间跨度长,是点多面广的农户个体作业。黄灿灿的油菜花正在招蜂引蝶,洁白的牡丹花正在吐露芬芳,麦苗拼命地吸收营养抽穗,柳条在温柔的春风中舒展着腰身……暮春季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农村到处一片勃勃生机。清明节后的几场春雨,给春耕春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山里的农人们忙着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紧抓农时忙春播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去年开始的干旱持续到年底,今年初虽然下了几场雨雪,但地里几乎没有底墒。4月14日天还未亮透,商州区夜村镇吕墹村的吕英安就催促着老伴赶紧做早饭,吃了早饭好下地种苞谷。“现在距离农历谷雨节气还有一礼拜时间,是一年中第一场大雨最肯发生的时候,天气预报也说这两天可能有雨,得赶紧把种子下进地里,赶上雨水它才能出苗。”跟记者聊着天,可吕英安的手也没闲着,只见他用锄头顺着拉好的绳子挖好一个个深约一指的窝子,老伴则在窝子里撒上一撮复合肥料后撒上两粒红彤彤的苞谷种子,吕英安再回过身来侧着锄头将窝子边的土回填好。“平时都是先把窝子挖好、肥料撒好,再担水浇好窝子才下种子的,但我看这天气肯定要下雨,老天爷可不等人,能种些是些。”吕英安说,虽然家就在地旁不远处,但他和老伴都不准备回去吃中午饭了,想趁着雨来之前把带来的苞谷种种完。
吕英安今年59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观天种地的本事是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练就的。吕英安家里有四口人,儿子和儿媳都在沙河子的比亚迪工厂上班,吃住都在工厂里,平时家里就吕英安老两口在家,地里活也都是老两口在做。“现在没本事的人才种庄稼,有本事的人都去挣钱了,像我现在种的这地,都是人家村里人不愿意种了,叫我们种的。”吕英安说的这片地大概有2分,是村里的一等地。吕英安说,现在他总共种了2亩来地,近一半都是别人的,帮人家看好地畔子,不让地荒了就行,不需要付任何费用。这两亩地,他和老伴需要三四天时间才能种完。“去年秋天天太旱了,我就没敢种麦,但地都是翻好的,现在直接种苞谷就行了。”
吕英安的地还好种些,可王墹村的王先红家就得多两道手续了。见到王先红时,他正跟妻子一道拿着镰刀在地里割麦子,远远看上去还以为是在割韭菜。现在远没到割麦的季节,王先红为啥要把辛苦种的麦毁了呢?询问之下记者才得知,去年天旱,小麦虽然长了出来,但还不到20公分高就抽了穗,里面也是一粒麦子也没结。“我们这地达不到灌溉条件,我这小麦种也不是耐旱型的,眼下看是要绝收了,得赶紧把麦割了,把地翻翻再种上苞谷,不然再耽误了农时损失就更大了。”王先红说道。还好王先红家里养了20只羊,这些未长成的小麦可以给羊做饲料。问到种庄稼的收益,王先红的脸上泛起一丝苦笑:“咱种的都是靠天庄稼,天顺了还能有些收成,天再不好搞不好连本都收不回来,划不来,谁也没想着靠种地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