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莲的丈夫检查蜂箱
商洛日报讯(文/图 记者 肖 云 吉文艳)追赶花期到商洛
四五月的商洛山,绿树丛中一串串粉白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清甜甘冽的香,而这花香,也牵引着养蜂人追赶花期的脚步。4月26日,经过一夜颠簸,拉着一车蜂箱的陈玉莲夫妻终于在商州区板桥镇停住脚,而他们停留的时间与洋槐的花期一样短——仅半个月左右。
一天的忙碌后,陈玉莲和丈夫搭建好了他们临时的家——一个铁皮做的活动板房,这是跟随他们走遍大江南北的重要家当。这次,他们还带来一只狗和几块家乡的腊肉。陈玉莲告诉记者,他们的老家在湖北襄阳,以前靠种水稻为生,后来地里的水干了,他们就和哥哥一样,过起了四处漂泊的养蜂生活。她已记不清这是养蜂的第十几个年头了,只记得,最开始跟着老养蜂人一块学习、辗转,被带到了商洛,以后年年都要来这里赶花期。“地方熟了,也呆习惯了。”陈玉莲说,今年气候有些偏冷,等她和丈夫赶到时,才发现来得有些早了,很多地方花都还没开,“花少蜜蜂采蜜就少,还得给它们喂蜂蜜。”这几天负收入的日子,让陈玉莲有些焦虑。
迁徙族的酸甜苦辣
每年过完正月十五,陈玉莲夫妻就要去气候温暖的鄂南育蜂,等蜂繁殖好后,他们就踏上了转场之路。油菜花、槐花、枣花、椴树花……一年四季,花开不停歇,而他们行走的脚步,也从未中断过。“冬天去南方,夏天去北方”,陈玉莲说,哪里有花,他们早熟稔于心,行走的路线,也是同行们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年,他们的第一站是从湖北到河南,在郑州农村采集完油菜和刺槐花蜜后,花了1000多块钱在当地租了一辆大卡车,拉着120多个蜂箱和全部家当,一路向北,赶到了商洛。“天一亮,蜂就要往出飞,所以我们一般都趁天黑走。”
追随花儿迁徙,听起来是件浪漫的事,但其中的辛苦却不为人知。
陈玉莲说,每到一个地方,就像搬家一样,从锅碗瓢盆到针线盒,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减轻负担,生活必用品之外的东西,他们尽量不带,唯一一件奢侈品是从家里带来的小电视,成为夫妻俩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初到一个地方,水和电是养蜂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陈玉莲说,和当地人混熟后,水都是从人家家里接,他们还专门买了一个太阳能电池板用来发电。
奔波的生涯中,陈玉莲和丈夫分工明确,除了看守蜂箱、卖蜂蜜、做简单的一日三餐外,余下的时间,她就坐在门口,看丈夫在飞舞的蜂群中修蜂箱、割蜂蜜,而千里之外的家中,还留有年幼的儿女和年老的父母。在外的生活与在老家相差太多,但为了生计,陈玉莲觉得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怕的是花期里下雨,蜜蜂采不到蜜,我们也没有饭吃。”陈玉莲笑着说,养蜂人靠天吃饭,收入的多少全靠大自然的馈赠。下一站去往哪里,陈玉莲和丈夫并没有确定,“也许回老家,也许再继续向北走。”但无庸置疑的是,他们走的方向,一定会有一个盛大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