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报讯(文/图 记者 肖 云)1月26日,镇安县云盖寺镇花园移民小区因为李克强总理的到访,成为举国瞩目的焦点。3个多月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搬进了花园移民小区。5月14日,记者来到这里,对部分移民群众的生活现状进行了采访。
19岁的关媛,因家庭贫困,念完初中就去了南方一家电子厂打工。老家在云盖寺镇一个偏远的山沟里,从家到镇上,一天只通两趟班车,赶不上车的话,沟里的人多数就靠双脚往山外走。关媛说,为了走出大山,她和伙伴们去了南方,但在外漂泊的日子并不好过,枯燥的工作之余,她时常会想家。母亲也经常在电话里催促她赶紧回来,害怕快到婚龄的女儿嫁到外地,一年到头见不了面。去年腊月,关媛全家迁入了新建的花园小区,去镇上不到两里路,更令人高兴的是,政府在小区附近兴建了一个工业孵化基地,引进了一批电子、刺绣、农产品加工企业,专门招收本地农民。回家过年的关媛再也不想出门打工了,如今,她在离家百米远的陶瓷厂上班,每天都能见到父母,下班了还能和朋友聚会,很开心。
见到王琴时,她正在120平方米的新房里陪儿子玩耍。王琴以前也住在山里,逢过年过节靠打点心为生。那时,走的都是狭窄的山路,大车不能直达家门口,运送点心很不方便。搬到新家后,不但交通方便,还结交了更多客户,生意比之前兴隆多了。不做糕点的时候,王琴就把11个月大的儿子放在摇摇车上,一边看孩子一边做十字绣,成品直接交给家门口的刺绣公司,旁人都笑她是挣钱养娃两不误。
老家住在金坪村一组的郭世芳今年40岁,离镇上12里路,这里不通班车也不通自来水。郭世芳说,去老家的路坑坑洼洼,最多能走摩托车,小车都上不去,平时看个病、买个盐都要步行十几里去镇上。“娃上学那阵儿,来回要走20多里路,早上3点起来给娃做饭,然后送他去学校,下午4点还要赶去学校接,回到家天都黑了。”最让郭世芳操心的是冬天下雪,山里气温低,雪融化慢,路上很容易结冰,走在上面像溜冰一样,根本踩不稳,心疼孩子的她不知偷偷哭了多少次。在老家时,吃水也是一个问题,村口有一个小水潭,雨水多时还能存点水,天干了就没水了。而且,打上来的水并不干净,得放半天才能变清。从老家搬到花园小区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有了更多闲暇时间的郭世芳也进了陶瓷厂上班,下班再去隔壁的刺绣公司免费学习十字绣,生活轻松了不少。
48岁的刘金花,是花园社区的原住居民,以前她在城里租房打工,房租一月就得150元,算上吃、穿、用等日常花销,挣的钱根本攒不住,听说家门口办了工厂,她立即回到老家,应聘在刺绣公司销售十字绣材料,月工资1000多元。刘金花说,公司定期请人免费给大家教绣十字绣、手工编织,每期学员多达五六十人。
采访结束已是傍晚,原本安静的小区因工人放工、孩子放学逐渐热闹起来。吃过晚饭的人们纷纷下楼,聚集在广场上,聊天、打羽毛球、跳广场舞,他们的“夜生活”热闹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