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纪实
商洛日报 (李 岚 权 涛 史小涛)“现在办事就是方便呀!”拿到建房许可证的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村民任昌焕激动地说。任昌焕准备原基拆建新房,从递交申请到拿到证件,他只到村365群众工作室去过一次,然后全部由村镇干部代办。这使任昌焕真切体会到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成事的舒坦。
去年5月份以来,山阳县针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中发现的群众诉求反映难、办事难及干群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实施以“民情民意直通、惠民政策直通、群众办事直通、干群联系直通、矛盾调处直通、纠风监督直通”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力求从制度机制层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密织一张网络 促进民情民意直通
认真倾听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山阳县把延伸“触角”,打通“经络”作为大事来抓,着力于“民意上得来”,“政策下得去”,结实“123”民情收集整改网络:建立县镇村三级民情信息员、电子信箱、热线电话全天候民情收集一张网,组建由驻村包联干部、村组长、上岗党员和从“两代表一委员”中选聘的两支民情信息员队伍,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问题反映、民事代办等服务,依托村级“民情恳谈会”、镇级“民情交办会”、县级“民情督办会”三会制进行整改筛选,建立了能办即办、不能办及时逐级上报的民情月报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县、上下联动、民情直达的民情民意收集整改网络。
去年12月份,户家塬镇户家塬村竹园底移民小区建成后,首批23户群众就搬进了新房,但因配套设施不到位,群众吃水困难。两天后,县上按程序召开了民情督办会,责成县水务局选址建设了一个95平方米的水房和蓄水池,为这些移民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目前,山阳县通过“123”民情民意直通方式,县、镇、村各级收集民情民意1.21万条,化解办理率达98%。
畅通四条渠道 促进惠民政策直通
“哎呀,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变化了”“今后这成立和乡里是一体化发展了”……在山阳县双坪镇油匠河村,村民围着村上的惠民政策公告栏,边看边谝闲传。
如今在山阳县,像这样的公示栏,每个村都有一个。公示栏定期公布国家最新的惠民政策,公示低保、二胎审批等群众关心的事,成为继电视、电脑之后农村的“新宠”。
为了让国家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交到群众手中,走到群众心中,山阳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依托县政府网、党建网、纪检监察网、县直部门网站设立惠民政策栏目,实现惠民政策及时发布,全面在线,一点即知;县、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中心、站)设立惠民政策公示栏,做到项项政策全面公示不遗漏,一看尽知;编印《惠民政策汇编》3400余册,实现惠民政策一查便知;各村确定惠民政策宣传员,各职能部门设立服务热线,实现群众咨询一问皆知。
完善三级平台 促进群众办事直通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些窗口服务单位的办事作风长期被群众所诟病。对此,山阳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立完善了县、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中心、室),给每个企业、村组印发了《便民服务手册》,全面推行一单式告知、干部去向公示、为民服务代理等制度,做到服务内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等“六公开”,给群众办事提供了“千里眼”“点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