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伟制作花灯

刘立伟制作的花灯旱船
商洛日报(文/图 记者 马泽平)镇安花灯有几百年历史。过去,镇安大一点的集镇每年春节正月十二至元宵节期间,都要举行玩花灯、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民间文艺表演,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火树银花,场面极为壮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花灯艺人也不得不为挣钱糊口而丢弃绝活,传统花灯这朵艺术奇葩面临失传。但艺术路上总有孤独前行者,已年过七旬,人称“镇安花灯王”的云盖寺镇刘立伟老人就60年如一日,坚守着这门绝艺,并在传承中发展创新。
古镇“花灯娃”
兴盛于唐宋、明清的镇安县云盖寺古镇自古至今都有春节玩花灯的习俗,并且由此向山阳、柞水周边延伸。但由于无法将这项传统技艺转化为经济收入,很多青年也只是喜欢看,而不喜欢学。于是玩花灯就逐渐消逝,据说目前整个商洛也只有云盖寺古镇才能凑够玩满盏灯的人了,而能扎花灯的艺人就更少了,刘立伟算是其中一个。
云盖寺古镇的出名,是因为几百年的土木结构的刘家大院。近日,记者从镇安县城向西行走20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云盖寺古镇前街。处处浸透着古色古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盛唐、明清时的繁华所造就的许多艺术精灵。在刘家大院要找寻刘立伟的家很容易,因为已经过了春节,其他家户都收藏起了那大大的红灯笼,而刘立伟家的两盏祖辈传承下来的做工精细、漂亮大气的铁丝灯笼依然挂在房檐下,灯絮随风微扬。
跟随老刘师傅穿过一楼,顺着木板楼梯就上了二楼,木板铺就的地板上摆放着许多造型各异的竹制花灯骨架,这便是老艺人的工作室。
刘立伟介绍,祖辈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从浙江一带迁到湖北武汉,一直都是花灯世家。“我几年前曾到湖北武汉老刘家拜祖,老家的刘氏祠堂用两间屋子保存着一架完整的竹制龙灯骨架,都已经700多年了,是上数23辈叫刘贵二祖辈扎的。”刘氏宗族有一个习惯,为了让家族香火得以延续,家族都必须要其中几支搬迁出去。他的祖辈就这样迁至镇安云盖寺并建成了风光一时的刘家大院。祖辈家道殷实,年年都延续元宵节前玩花灯、舞龙、踩高跷、划旱船活动来祭祀神灵,祈求平安富贵。“玩龙灯、花灯一般家户玩不起,也只有我们刘家会扎会玩,传到我这已经是第四辈了。”刘立伟说。
由于出身花灯世家,刘立伟从小就受到花灯艺术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这项民间艺术。幼儿时,刘立伟父亲腊月间做花灯,他就在旁边帮着递篾条、皮纸条等。10岁时,每年春节玩社火时,刘立伟起便跟随刘氏家族的花灯艺人一起闹龙灯,玩花灯。
“到了13岁我就能自己做花灯了,学校组织开展的元旦花灯灯谜,那时全部的花灯都是我一个人做的,而且形象逼真,校长还在全校学生大会上表扬我心灵手巧。” 聪明好学、善于钻研的刘立伟没想到自己能获得校长在全校同学面前的表扬,便更加爱上了花灯制作。在学习中,他又将老师教的美术知识和花灯制作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制作的花灯,既有传统工艺的精细,又有绘画艺术的形象美,很小年纪就成了当地真正的“花灯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