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庆堂遗址

余庆堂遗物
商洛日报讯(黄 博)漫步在山阳漫川关青石铺就的窄巷里,看到那古色古香的会馆、戏楼、店铺、庭院,以及马头墙上雕刻的花鸟、瑞兽、浮雕、彩绘,总会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明清“百艇联墙,千蹄接踵”的古镇中。
——题记
尘封的余庆堂
余庆堂属于陕西商帮,在漫川关曾非常有名。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的商家,是由陕西渭南的盐商席伍之为代表的一支盐商队伍于康熙年间用1996文钱,买下了漫川街道当时药王庙所属的一块荒地(从席家家谱中得知,地契上写着前止河心,后止坡跟,北止当地黄家大院,南至现在天主教堂。)创建了商号——余庆堂。
席伍之,生卒不详,只知康熙年间从韩城迁于漫川关创业,去世时葬于漫川粮站后面。他的余庆堂主要是从事盐运及药材运输,从山西运货物到武昌,途径嘉和观、白河县等地。嘉和关、白河县分别有席家商号分店,嘉和关负责人姓高,白河县负责人姓胡。
余庆堂,内设前后三院。东院有房18间,是牲口圈。南院客房数套,是客商聚居地。北院是主人居住区,院中有天井,天井中间是一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花香满园,更有漫川关最大的水井一眼,井水冬暖夏凉,水质清澈甘甜。细观整个大院,青砖铺砌,厢房花格门窗,富丽堂皇,生机一片。
商号余庆堂现已不复存在。问之商号来源,席家后辈说法不一。一说,席家在清朝为盐运做过巨大贡献,皇帝赐予;一说,取:“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儒乃读书人,席家是书香世家(也是儒商),余表示丰源之意,“儒”“余”通假,便取名余庆堂;三说,相传在席家后院栽有一棵榆树,寓意丰庆有余,取“榆”、“余”通假。此树现已不存,解放后遭雷击,树干做棺材7副,树枝卖钱25元。面对不同的说法,可以确定余庆堂是席家祖先席伍之创建。
传奇骡马队
说起席家的骡马队,有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
席家家大业大,有商号,有骡马队。骡马队共有骡马99匹,骡马外出、回家,数量99匹始终不变,这不稀奇。奇怪的是,骡马队始终不能多增添或减少一匹骡马。如果增加了一匹骡马,必将失掉骡马一匹,要么是意外死亡,要么是失踪无迹。若不幸有一匹骡马走丢或病亡,不会多久,会有他人骡马私奔来投。信与不信,这都是真的,是席家几辈人都解释不清的怪事。我苦思很久,有了自己的解释。骡马队任重道远,人和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99”这个数是在暗示生意久久长远,骡马队久久平安。
“瓷王爷”传说
漫川关席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父辈们个个识文断字,能写会唱,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席家曾祖父席树迁,就是漫川关有名的秀才。他为人心地善良,常结善缘,是一个让人神共敬的好人。据席家后辈们讲,在一个年三十的中午,席树迁上街闲转,看到一位年过花甲衣衫褴褛的老人扛着一口大木缸在叫卖。或许是身体的毛病,或许是叫卖了这么久无人问津,老者满头是汗,一脸孤苦。见不得他人可怜的席树迁,心如刀绞,掏高价买下了这口毫无用场的大木缸。还有一次,席树迁见街头一位卖葱老妇人,呆住了。妇人傍边,横躺着一位小孩。孩子上身赤裸,下身穿着千层补丁裤,小脸蜡黄,奄奄一息。造孽!席树迁“呀”了一声,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孩子披上,抱起孩子去了药铺。孩子无碍了,老妇人把自己的葱全给了他。拗不过,席树迁给了妇人几倍的钱算是买下了。席树迁为善的故事,我听了几天几夜都没听完。
据说,漫川关瓷王爷庙的原形就是席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