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大代表执法检查手记
商洛日报(陶继续)我作为人大代表,最近随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洛南县《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中所见、所感颇深,既为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信自立于同一片蓝天下深感欣慰,更为那些让残疾人同浴阳光、共筑梦想辛勤耕耘的人们敬佩、赞叹。
关爱——残疾儿童圆了上学梦
4月29日中午,洛南县黄坪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前排正中坐着的一位女孩正在认真听讲,身旁摆放着一副拐杖,她就是那位依靠骑压篮球爬行10年的“篮球女孩”——王丹丹。“学习吃力不?”“生活还有啥困难?”县人大常委会王主任俯下身子牵住她的小手一一询问,小丹丹毫不怯生地说:“方便多了,能上学我就很高兴,感谢叔叔阿姨的关照”,“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争取当一名好医生,把像我这样患病的小朋友们全部治好,让他们都健康成长”。
小丹丹属先天性脊柱裂歪,压迫神经导致双下肢残疾,无法行走,她的童年只有骑压在篮球上度过,10年间不知骑烂了多少个篮球,手脚多少次被磨破,但小丹丹没有对生活感到绝望,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依然是她的梦想。2012年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康复合作项目的实施,小丹丹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春天,量身订制了一副拐杖,专人对她进行康复训练,黄坪小学的杨安平老师也为小丹丹“送教上门”。去年秋季,学校说服家长,接她到校上学,家离学校十多公里,为方便照管她的学习和生活,学校为她母亲安排了份打扫卫生工作,县残联送去了轮椅。现在小丹丹每年有1000元的上学资助和480元的生活补贴,家里有了低保补贴。
“上学是每个孩子的梦,让所有孩子都能共享阳光教育,是我们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县教体局长如是说。据了解,全县有残疾儿童134名,94名走进了校园随班就读,其余40名分别有老师送教上门。
自强——蓝天下,追逐创业梦
15岁因骨髓炎落下肢体残疾的张军洛,在洛河交叉带的尖角村创办起“军洛自动化养鸡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这位汉子。他向我们介绍说,患病30多年,种过地、打过工,都因身体原因没办法坚持下去,后来选择了切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养鸡,八九年的滚打,从70只发展到2000只,渴望过上常人一样富裕、幸福的生活。前年县残联给了15万帮扶资金,又联系了贷款,投资100余万办起自动化养鸡场,现有育雏舍、蛋鸡饲养舍、加工储备室,年饲养蛋鸡一万多只,收入30余万,还注册了“花石浪”牌鸡蛋商标。
来到鸡蛋分检室,我看到了正在分检装蛋的5名残疾人,他们的脸上都泛着自信与幸福。
目前,周边的25户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在张军洛的带动下都从事了养殖业。
发展——托起残疾人的幸福梦
灵口镇黄坪村的农家小院里有十多人,举动各异、坐立不一,有的做上肢推举,有的旋转着转盘,有的好像是在颈部牵引,最里面墙根下的几位大妈摇着头扭着腰。这里正在开展康复活动。院子不是很大,但踏步机、助行器、旋转器等康复器材安放得错落有致。罗安实是村医也是一名残疾人,他把附近的残疾人组织起来成立康复小组,他和镇残疾专干定期组织大家进行文体娱乐、康复活动和预防残疾知识学习。攀谈中,王大伯深情地对我说,“这儿的人都一样,像亲人一样亲”。
在古城镇草店村残疾人办公室,我细心的察看了村上残疾人工作与活动情况的图片资料和介绍。村上有残协和专职委员,63名残疾人中60人享受了残疾人生活补贴,25人有农村低保,21人实现了就业。在一张张图片上,展示着残有所乐、自强不息的情景。
景村镇刘涧村托养中心,办公区、托养服务区、农疗区一应俱全,优雅的院落,温馨的居室,一个53名残疾人共同的家。我们察看了残疾人康复、托养、培训、食堂伙食等情况。在培训室,盲人按摩师王润生正在传授按摩技巧,听到我们来了,他迫不及待地说起参加全国“追梦杯”盲人歌手大奖赛的情景,并现场演唱了歌曲《怒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