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的号角又吹响了。1945年8月,余传信在沈阳入伍八路军,为炮兵旅,任班长职务。1946年11月又被编为一纵队一旅,此时的他应该隶属于东北野战军。
1947年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余传信在高层领导的指示下,和战友一起进军张家口,阻击国民党傅作义军团进攻延安。据知情人讲述,余传信曾告诉他们,那个时候是在保护毛主席,所以打胜仗的时候,余传信和他的部队格外高兴。这次战役的共产党军为第二野战军,也就是鼎鼎有名的刘邓大军,所以说,此时的余传信,已是第二野战军一员,即刘邓大军!
随后,余传信跟随邓小平和刘伯承,1948年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和1949年10月的西南战役。对于这段时间的生活,很多人都听余传信讲过。在淮海战役的时候,余传信的部队打的是黄维兵团,打死的人成千上万,把尸体堆在河里码成桥,河水浸了血,几里的河水都是红色的。余传信曾说,打胜仗是有战术的,那场战争,每天早上八点停战,下午四点开战,共产党军队就在停战的时候用肉包子诱惑敌人,让他们来自己的阵地,热情款待,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原来的敌军成了现在的战友,敌人越来越少,战友越来越多。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余传信说,在一次开会中,邓小平专门来到他们班,用手指敲了敲他的头问,这次仗打的好不好?他回答说:非常好!邓小平笑着又敲了敲他的头。
1949年渡江战役后,在安徽,余传信所在的部队被正式整编,发帽花、发编号,编为一三八团,余传信当时是班长,也是第一炮手。渡长江的时候,余传信的炮兵主攻江面上的轮船。同年11月的西南战役,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西康。解放四川的时候,共产党部队缴获了大批的银元和金砖,余传信的部队负责看守这些财宝,不许人私自拿走。
对于中原野战军的主要首领邓小平和刘伯承,余传信十分熟悉。在一次攻打南阳的战役中,炮兵余传信负责打城墙,但他的第一炮却打在了城门上,邓小平骑在马上看见了,生气地说:怎么搞的!要你打墙,你怎么打城门呀!等第二炮余传信打准后,邓小平又高兴地拍手喊道:好!打得好!余传信曾经还模仿当年邓小平抱着孩子哄孩子的模样做给同村人看。余传信熟悉地称呼邓小平为“邓矮子”,称呼刘伯承为“刘瞎子”,因为余传信认为刘伯承的一只眼睛因打仗被打坏了,安了只假眼球,白天的时候能看的见,骑着一只黑色的大骡子十分威风,晚上眼睛却看不清,得四个身强体壮的兵用担架抬着走。在余传信的印象里,邓小平、刘伯承并不像人们心目中认为的大英雄,在他的眼里,邓小平、刘伯承是他的战友,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同志。余传信跟随刘邓大军走过大半个中国,走到一处,就解放一处人民。
在全中国基本解放后,余传信准备复员,在此之前,他和邓小平还有过一段对话,邓小平问:家在哪里?他说:家在陕西。邓小平说:陕西没解放,不通信,但是你放心,肯定会解放的。邓小平还给他说了句感动他一生,也铭记一生的话:你死后,国家给你埋!
永不磨灭的记忆
采访中,记者虽没有亲耳听到余传信老人对当年故事的讲述。但是,老人家里珍藏的当年的转业证明书和缴获来的军用水壶还是告诉人们老人当年的英雄事迹,成为留给子孙后人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一本发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明书上,清晰地写着:西南字第三七九四二号,查余传信同志系商南县一区双河村人,现年37岁,于1945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七年,原在贵州军区徒刑队,任炊事班长职务,现全国胜利,为加强国家建设,特派回原籍,生产待命,并按回乡转业军人待遇办法予以应有之待遇。总司令朱德,一九五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