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墓中三圣人
“商山的四皓墓园里埋了3位圣人,而不是4位,只是到底哪一个墓中埋着哪一位老先生已经无从考证了,这一点我一定要在这里强调一下。”老杨十分严肃地说,“当年四位老先生再次回商山隐居以后,甪里先生独自前往商南云游,最后在商南境内终老,也就葬在了那儿。这也是商南为啥叫‘鹿城’的原因,‘鹿’应该是‘甪’读转音以后的结果。”
老杨告诉记者,商洛境内流传着很多四皓的传说,同时商州、洛南等地也有以四皓命名的村庄、学校,商州还有一个四皓墓。其实每一处都体现出后人缅怀四皓的心意,也都有各自的来源。
“洛南的四皓岭、四皓村是四皓先生曾经呆过的地方。”老杨认真地讲起来,“史书和民间传说都有谈到,当年四皓先生出京逃命,从洛南的书唐山路过,居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生活原因,迁居到了商山,一直在此居住。”谈到现如今位于商洛市运输公司院中的四皓墓,老杨讲述了一段故事。“从汉代起,古上洛县的官员们每年都要赶到商山来祭奠四皓。那时候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官员们要从商州赶过来路途遥远,就是坐轿子都坐得够够的了。”老杨讲到,“传说到明朝的时候,有人提议,为啥不在商州建一个衣冠冢,反正祭祀就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何必要年年跑远路去到真墓祭祀。就这样官员在商州建起了一个衣冠冢,有坟墓、有柏树,这个衣冠冢也有历史了,算起来从明朝到现在年代也不短了。”
据专家考证,商山四皓墓中的古柏,树龄最长的已经有1900多岁了。生活在四皓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如这古柏一样,守护着四皓的墓园,也守护着四皓的精神。
四皓风骨千古传
四皓先生作为天子之师,生前以其博学儒雅的盛名受到地方官员与普通百姓的尊重,逝后以其淡泊名利的风骨而得万人敬仰。如今,在四皓墓周围的村落生活着很多周姓的后人。老杨告诉记者,根据当地周家祠堂中保存的周家家谱记载,当地的周姓人为甪里先生周术的后人。“四位老先生隐居商山时,只有甪里先生有妻儿相随。当地的周姓后人认为,虽然自己的老祖先没有埋在这里,但是四皓是一体的。这么多年,周姓人世世代代管护商山四皓墓,墓园才能保存得这么完好。”
“四皓思想影响了多少代商洛人呀,四皓思想的传承也是我们每一个商洛人的责任。”作为四皓墓的守墓人,老杨也已经成为了商山四皓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老杨每天坚持读书两个小时,常年的积累他对有关四皓大大小小、边边角角的知识了如指掌。不仅如此,每天在这安静的陵园整理四皓的画像、文字,老杨也早已经感染了四皓恬淡的品性。“每一份工作都有他的价值,我在这里打理陵园,植柏树,给来这里的人讲四皓的历史很知足,很快乐。”老杨说,退休以后,他收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树根,准备明年开始用这些树根做100个人物造型,“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百人百姓’。我是一个普通人,每天瞻仰先贤,无论大小,咱也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