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报(文/图 董 楠 李少虎)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的王塬村,紧邻市区。盛夏时节,我们从龟山山脊上一路向西,顺着一条通往山下的羊肠小道,到半山腰处,一个门口场院摆着桃杏果篮的农家小院展现在面前。残破的土坯房被一片片葡萄架、杏林所包围,再往远处看还有大片的桃树。“这些都是我刚刚摘下来的杏,发黄的甜,发青的酸,尝尝鲜。”说话的这位,就是果园的主人,66岁的马满娃。
年过六旬的马满娃为了这片果园,已经坚守了30多年。他说,几十年来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这片园子,给它们浇水、修枝、施肥,然后再吃早饭。
老人很是健谈,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着岁月积淀出的自豪。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这片果园是他36岁时开始承包的,30年前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后,这片土地划拨给了生产队,但是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条件恶劣,行路难、吃水难、通讯难,连娶媳妇都难,所以没有人留下来经营。过去生产队也曾尝试种一些苹果树,但由于技术落后,自然条件恶劣,不能大规模生产,便不了了之。“但这么一大片山地就这样荒废了,可惜啊!”于是马满娃承包了这片山地,他尝试将山地进行分片种植,院子前面搭起了葡萄架,又把原先大面积的苹果园分别种上了桃树、杏树、核桃树。
为了不让这片大山的绿色消退,马满娃一守就是30年。这30年里,马满娃老人像父亲守护自己的儿女一般悉心地照料着这片土地,往日稀稀落落的山头一点点茂盛,就像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马满娃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30年的坚守让这里的山更绿了,景更美了。马满娃告诉记者:“我的三个儿子都在城里上班,他们经常来看我,也想接我跟他们去城里住。可我还是喜欢跟这片大山呆在一起,在收获的季节,城里人会到果园来采卖,我也把这里的新鲜果子背到城里去卖,每年还能有不少的收入。每天一睁眼就能看见这绿油油的大山,我就会更精神。”曾经的荒坡地,在马满娃老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下,如今果儿挂满枝头,也成了马满娃心中割舍不下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