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河水库水位到历史最低

家住过风楼镇小栗园村的路三强面对4亩多受灾玉米和花生,一筹莫展。

有条件的村民抗旱保秋

廉租小区居民认为政府应急反应快,表示满意。

居民用水秩序井然

丹江取水点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记者 方 立 王 涛 见习记者 谢 飞 通讯员 孙传卿 柯 鑫)
7月29日,商南县启动三级响应,全力抗旱救灾。今年以来,商南县持续干旱少雨遭遇自1926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全县13个乡镇167个村(社区)6万户约20万人受灾,以县城为重点的群众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严重困难。
近两个月来,商南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全力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并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措600万元资金,实施县城临时应急供水工程。每天组织31辆运水车,采取全天24小时不间断,从50里外的丹江过风楼段及清油河向县城运水260车,7000多吨,注入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进行净化处理,水质达标合格后再向城区居民供水。为解决部分地势较高、水压不足的问题,县上抽调4辆运水车,在寺沟口、教场沟口、朝阳小区等8个城区居民集中区设立临时供水点,定时定点方便居民取水。与此同时,该县自来水公司加强城区供水管网的管理、维修和保养,防止跑、冒、滴、漏,并加强供水水质监测、水质净化、消毒处理等工作,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用水。据了解,每天光运水的花费都在20多万元。同时各乡镇在首先全力解决群众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发可利用的水源抗旱保秋。29日,超过36度的高温,酷热难耐。记者前往县城朝阳廉租房等小区、过风楼镇、丹江拉水点、县河水库和县水处理厂,由于每天不间断地从丹江运水,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得到缓解,各地抗旱保秋工作也在适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