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张萍 左京)丹凤县商镇商山村坐落在丹江河畔,河堤的南岸是连片的大块土地,面对严重旱情,按说这些土地离水源近,应该能挺过这次“大劫”,可大部分地里的苞谷也早已枯黄。8月8日,年近70的周兴舟蹲在地头上,看着枯死的苞谷神色黯然地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庄稼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可就因为浇不上水,今年村上这一千多亩地的庄稼全毁了啊!”
让周兴舟伤心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耕耘没有收获,而是原本就有的水利设施在紧要关头却无法使用,“村上早在七八年前就在地里修了U型渠,但因长年不用,村上人又不知道保护,一些渠道不是被垃圾堵了,就是被一些贪小便宜的人填了,现在可好,就算是有水想灌溉,也引不过来了。”
“渠虽被毁,可早些年政府给村上投资100多万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目前还在,只要有水源就可以想别的办法灌溉啊?”对记者的疑惑,周兴舟摇着头无奈地说,水位下降,人畜饮水工程抽不出来水,后来安了变压器,用水泵抽,可电费太高,抽水浇地实在不划算,只能看着庄稼活活干死。
水利设施派不上用场,旁边的丹江河又隔着宽宽的河堤,离河稍近的,有人一桶一桶地担水浇,可也是隔靴搔痒,离河远的就只能望水兴叹。“其实我们有丹江河这个天然的水源优势,当初修河堤如果能考虑到为灌溉留个引水口,那就可以引丹江河的‘自来水’灌溉了,我老汉长这么大,记忆中丹江河从未断流过。”周兴舟用他多年的种地经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目前商山村民正在地里抗旱打井,但由于资金有限,打井的数量还远远不够,近日来的几场降雨,对枯死的苞谷来说也已是回天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