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智贤的标准化养猪场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张 萍 通讯员 刘明博)
在丹凤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提起何智贤,可谓家喻户晓,他就是县委、县政府今年表彰的“十大人才”之一的农村创业实用人才。何智贤大学毕业在外创业6年后,回到家乡武关河畔梅庄村办起养猪场。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建设2个标准化猪场,年出栏肉猪5000余头,辐射带动农户40余家。
商海打拼
2004年何智贤大学毕业后来到浙江宁波,开始了他艰辛的自谋职业之路。
和大多同龄人一样,他经历了很多辛酸和失败:露宿街头、忍饥挨饿、吃“闭门羹”、送小报、扛水泥……不过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医药销售的工作,从一个跑堂、跑街的小职员干起,一步一步成为浙江大区经理,年薪30万元。
回乡创业
2011年,何智贤响应政府“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报效桑梓”的号召,回到家乡创业。截至目前,养殖场完成各类投资180万元,占地面积30亩,建成标准化猪场2个,猪舍8栋2854平方米。现存栏二元母猪150头,仔猪600头,育肥猪900头。建起2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实现“畜—沼—果—菜”为主的畜禽粪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
2013年,何智贤出栏商品猪2880头,实现产值600余万元,养殖场被市畜牧局评为市级标准化养殖场。2014年4月,被省农业厅评为陕西省首批高级职业农民。
致富思源
何智贤的养猪场发展壮大了,2013年,他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丹凤县惠泽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意为恩惠农民、福泽农村。如今合作社发展会员32个,辐射带动农户40多家,实现“仔猪—饲料—防疫—销售”一条龙服务。
除了开办合作社,何智贤还积极吸纳农村留守老人及残疾人到公司就业。梅庄村56岁的刘新禄,前些年为给儿子娶媳妇在信用社贷款5万,一年下来连利息都还不了,生活非常困难。公司将其招进当饲养员,一次性预付两年工资7万元,帮他还清了贷款。梅庄村的服刑释放人员王军,无业在家精神颓废,公司出资5万元帮其建起了蔬菜大棚,免费提供有机肥,公司回收蔬菜,解决王军的就业问题。像刘新禄、王军这样的老弱病残人员公司还有5名。2013年,何智贤带动就业100多人,增加经济收入户均3万元。
何智贤看到当前年轻人创业热情很高,因势利导、积极协调和支持,在梅庄村兴建起来两家鸡场和两家羊场。虽说何智贤现在的主要职业是搞养殖,但他并没有抛掉大学所学,而是积极发挥自己的中医特长,为村民免费诊治,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