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江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李浩存在尚未完工的生态河堤旁为记者讲解生态河堤原理。

生态河堤试验段,俨然一道风景线。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吕丽霞)夏末秋初,来到商州区沙河子镇的丹江舒杨段,建成的河堤框格整齐,每个框格里小草青青,河道里蓄起了不少水,浅水处草木旺盛,几只白鹭大河里悠闲地啄食、嬉戏。附近的群众说,自从这段河堤修起来后,这里环境变美了,我们也都喜欢来纳凉游玩了。群众口中的河堤是我市的第一段生态河堤——丹江干流城区段防洪工程舒杨段生态河堤。
丹江治理新举措
据了解,生态河堤以“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到一定的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把河堤由过去的人工混凝土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河堤。生态河堤具有廊道、缓冲带和植被护岸等功能,不仅可以为防洪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还是一道人水相亲的风景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都大规模拆除已经修建的混凝土河道,修建生态河堤,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改善了河道的水体和生态环境。
据了解,丹江河段在商洛共有250多公里。长期以来,在我市河堤建设中,以传统的刚性护坡和柔性护坡为主,这些传统的河堤或建设造价较高,维护难度大,造成河道热岛效应,严重破坏环境和生态,容易溃堤或垮塌。或易被雨冲刷形成深沟,护坡效果差,影响景观,同时安全系数不够,质量难以控制。在十年九灾、洪水灾难易发的商洛,几乎年年都有河堤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的事情发生,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河道治理一直是个难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就提出了生态河堤的概念,但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实施。2011年,丹江干流城防工程立项,市上决定将舒杨作为一个试验段,做成全市丹江流域治理的生态治理典范,从而带动全市境内的丹江河堤乃至全部河流的河堤进行生态治理,提高河堤防洪能力,净化丹江水质,在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响应国家号召,为京津地区送上一江清水。
生态河堤成景观
2013年7月,舒杨段生态河堤治理工程开工,到目前上段试验段已建设完工,下段大部分工程工人正在铺设河堤表层浮土,预计到今年9月份工程将全面完工。据市丹江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李浩存介绍,生态河堤也称为生态混凝土护坡,它由多孔的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先用生态混凝土在原自然河堤上打出框架,形成无数框格,然后再在每个框格里填上综合过酸碱度的碎石,最后铺上浮土,在上面种上草。这样既实现了混凝土护坡,又能在坡上种植花草,美化环境,使硬化和经济绿化完美结合。这样的河堤具有较好的抗冲刷性能,上面的覆草具有缓冲作用,由于草根的“锚固”作用,抗滑力增加,草生根后,草、土、混凝土形成一体,更加提高了堤防边坡的稳定性。由于多孔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应。同时,在寒冷的冬季,有利于排出和降低河堤内土壤的含水量,减少冻害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