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张希锋 陈卫锋)商州区创新提出以部门项目、资金、技术三捆绑为载体,建立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为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注入科技活力。2011年以来,全区选派科技特派员271人,科技特派员创建了10个产业链,形成了32个产业基地和19个龙头企业。
围绕果、畜、菜、药和无公害高效设施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推行“农户+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项目+科技特派员”“公司+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等运行模式,建立科技特派员产业链。沙河子镇王山底村科技特派员任宏博主抓桔梗标准化种植,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在科技特派员的引领带动下,全区中药材面积发展到12.8万亩,建立药源基地34个,面积5.8万亩,初步形成中药材规范种植和标准加工产业链。核桃产业科技特派员带动全区核桃发展到38万亩,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全区养殖基地村发展到53个,建设万头生猪示范村5个。
围绕基层创业,鼓励法人科技特派员创办实体、创办企业,形成自主创业产业链。法人科技特派员胡勇创办的陕西君威农贸综合有限公司,成为万吨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年保鲜加工板栗500吨,木耳、香菇等特产500吨,投资7000多万元的现代化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科技特派员汪红军自主创业,投资1200万元创办了商洛德润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食用菌产业高新技术,建设液体菌种生产线和年产300万袋机械化标准化配种示范中心。目前,39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创办了39个企业,布点涉及全区19个镇办。
围绕科技开发,建设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大荆秦土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种植优质生姜600亩、中药材180亩、核桃建园900亩,被誉为“陕南第一园”。在商州佳骞现代农业园区法人科技特派员郭春琪努力下,园区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实现总产值6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带动农户户均收入增加1万元。张红卫、郭雅俭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职能,积极推广应用成熟适用新技术,把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投资300多万元修建的全市第一个光伏农业大棚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将解决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