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寅生

谢寅生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李小龙 杨 鑫)洛南县光荣院成立于1989年8月,是商洛唯一以收养孤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和烈士军属的优抚单位。多年来,该院先后收养革命老功臣80余人,这些入院老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日,我们专程走进洛南县光荣院,近距离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
张保善:15岁上阵杀日寇
张保善是洛南县景村镇人,被国民党两次抓壮丁,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后来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参加过兰州战役等。
张保善排行家中老三,1945年年仅15岁的他,被国民党拉壮丁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员。入伍后,他随军在河南省西峡口与日本侵略者多次战斗。在回忆起这段战斗岁月时,张保善记忆深刻的有两次战役。第一次是在他刚到部队两个多月的一个晚上,与日本人打了一小仗。当时,年仅15岁的张保善是连队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晚,我扛着一把枪,身上还背了六个手榴弹,压的头都抬不起来。”张保善说,那一仗是和敌人突然遭遇,双方都只打了几分钟,就各自撤退了,那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和日本人的第二仗就比较激烈了,当时,张保善所在连队接到上级命令,全力攻打西峡口的大红岭,经过全连十多次的冲锋,近四小时的激战,终于把日本人打退了。“全连97人,把敌人赶下山岭后,仅剩下了15人,其余的都牺牲了。”张保善在回忆这场战役时说道,当时整个山头都着火了,虽然将山头攻打了下来,但没几天又让日本人给占了。
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张保善听说部队要开拔前往洛阳,当时的他以为洛阳很远,就开小差回到了洛南家中。1947年,回家一年多的张保善又再次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这次他被送到了国民党65军。1949年7月,张保善在宝鸡武功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9月随部队参加了兰州战役。兰州战役进行了八天八夜,张保善他们连主要负责挖工事,这一挖就是三天三夜。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张保善两天一夜都没吃没喝,第八天接上级命令,对兰州城展开了全面总攻,张保善他们通过撑竿的方式,冲上了城墙。战后,他们都没来得及在兰州城停留,就火速赶往武威,追剿残敌了。
1956年,张保善退伍回家务农,在景村镇余砭村做了20多年的支书。在家照顾半身不遂的老伴9年后,张保善于2014年3月入住洛南县光荣院。
谢寅生:剿匪骑兵
1958年,20岁的谢寅生在洛南县永丰镇入伍。“当时当兵最光荣了,而且当兵也能为家里减轻负担,听说部队要人,我就去报名了。”谢寅生回忆说。带着对军人的向往和家人的期盼,谢寅生被送到了青海省西宁市内卫一团。
在随后的新兵分配中,谢寅生由于身材高大,被选送到了青海玉树骑兵支队,随他一起入选该队的商洛同乡有十多名。“刚到玉树,队伍上就给我分了一匹红色的大马,到现在我都清楚的记着它的模样。”谢寅生说,由于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高头大马,而且就要骑着它进行训练了,当晚都兴奋得没睡好。在接下来的骑兵训练中,谢寅生除了在初次骑马时从马背上摔下来两次外,很快就掌握了骑马的技巧。“我为人精干、身手麻利,性格也比较急,教我们骑马的老班长陈有喜很喜欢我,他经常给我开小灶,教我骑马。”谢寅生说,当时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给马喂料,然后自己去吃饭,收拾行装、装马鞍,然后开始一整天的训练,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