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当天,余龙带记者参观了养殖小区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园。“你看我们这里的辣椒、西红柿、黄瓜结的这么好,还不生虫子,都和我们用沼液浇灌有关。我们场里上十人的生活,以及猪舍的部分能源供应,都离不开沼气、沼液。”余龙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生猪销售一年能净赚20来万,用上方便沼气能后,一年要节省好几万的开支。他除了将沼渣一部分免费送给周围的群众点种洋芋和玉米外,还将沼渣以每立方米80元的价格卖给麻街岭的天泰万吨有机肥加工厂,仅此一项一年4000多吨的猪粪便就可变废为宝,净赚4万多元。
“这几年,我3亩地免费用上了老余家的沼液浇地,玉米增产不少。”村民张根喜在田里指着一尺多长的玉米棒子说,村里人多余的粮食就近卖给秦兴,卖的玉米比外地的价格都要高,粮食不出村就能变现金。而村里人过喜事要买猪肉的话,有时直接就到秦兴买头猪杀了,价格比到县城买肉还划算。谈起秦兴养殖小区带来的益处,张根喜话题很多,他接着说,周围几十户村民80亩地的洋芋和玉米都和他家一样,受惠于沼液沼渣肥料。
据了解,在秦兴的带动下,周围上十户村民也建起了小型的养殖场。“我们村已经形成了从饲料生产、猪牛羊养殖、加工运输到产品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余龙介绍,现在养殖小区的小循环,一头外连着农户,一头外连着市场。养殖——沼气——种植——销售——养殖,秦兴养殖小区的生态小循环又向外衍生出绿色生产大循环。
绿色大产业 不是遥远的梦
家里是宽敞的小洋楼,冰箱、高档洗衣机、电视机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出行有小车,还有一年可以净赚20多万的秦兴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在一般人的眼里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这还不是余龙的终极梦想!“我们这离街道近,街上不少人吃菜还从城里运回来,我下一步就想着流转周围农民的几十亩地,利用养殖场的有机肥料搞有机蔬菜种植,让群众吃上放心菜,解决更多的农民就近就业。”从生态循环养殖中吃到甜头的余龙说,他要充分利用好沼气工程,尽可能地把村里的养殖废弃物吃干榨净,把生态循环农业做大做强,把周围的群众带进生态农业产业链中,走上依靠生态农业产业致富的路子。
“商州区秦兴养殖场通过沼气工程建设这一纽带,把沼气、养殖、种植进行了优化组合,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促进能源生态模式的形成,建成了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工程,为实现我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方面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采访当天,随同的商洛市农业局一干部表示,相信在和秦兴一样的一大批生态循环企业的带领下,商洛成千上万的农户将走上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