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徐文莲老人(中)和二女儿李振英(左)及小女儿李振贤(右)在一起。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记者 陈 波)近日记者走进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龙王庙组见到了101岁的世纪老人徐文莲。初见老寿星,徐老人满头白发,耳聪目明,谈笑间神态安详,拄着拐杖走起路来不觉得费力。谈起现在的新生活,老人连口称赞;“现在的日子好得不得了,我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徐文莲老人生于1913年3月,育有五女一儿,经历了解放前的战乱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所以对于现在的生活特别满足,时常告诫自己的子女要勤俭节约,珍惜眼下的好生活。如今的徐老人身体硬朗、胃口好、心情好,不仅爱吃葡萄、香蕉、梨等水果,有时还能喝两三口烧酒。由于子女多,住的都不太远,所以徐老人就轮流在几个子女家里住上一阵子。老人现在正在今年76岁的二女儿李振英家,李振英家在安门口村街道,每天饭后便陪母亲沿着公路到村广场上散步。李振英说,小时候有一次和大姐一起上山拾柴火遇着大雾,找不到回家的路,什么也看不清,把他们吓得在山上嚎啕大哭,母亲也正在找她们,听到哭声后,以为两个娃遇见狼了,立即跑到山上寻找,等发现两个孩子安然无恙才松了口气。“我娘现在胃口好,一顿能吃一大碗饭,饮食起居基本能自理,偶尔还看看电视,从来不生大病,即使遇着个小病也从来不吃药。”坐在一旁的小女儿李振贤接过话茬说:“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过得很苦,上世纪60年代,我在生产队干活,一天挣6个工分,母亲看我个头小背粪背不动就哭得不得了,让我不要背,而她自己却不分白天黑夜的干完集体干家里,为我们这个大家操劳着。”“现在生活好了,我娘多活一天,就是我们报一天恩情,让她在新社会不愁吃穿,颐养天年,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责任。”李振贤说。
安门口村村支书李振和是老人唯一的儿子,也是几个孩子中唯一上过学的人。他说,娘经常教育他们为人要厚道,人一定要有良心,不能有坏心眼,珍惜眼下的好生活。他说他在色河读高中时,一次母亲给他送干粮突遇河涨大水过不去,为了使自己不饿肚子,母亲沿着河梁走了三十多里山路,直到傍晚才把酸菜、包谷面送到他手上,这时母亲全身已被露水沾湿。“我娘多活一天,多享一天福,是我们子女最大的幸福。”由于家庭的影响,李振和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家庭生活过的很好,同时作为村支书的他,为人诚实厚道,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使得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变化,得到村民的好评。
今年,市侨联还给老人送了一台助听器,方便老人交流。“我娘现在一年还领有养老保险、高龄补贴,年初县上领导下来慰问我娘,把500元慰问金送到我娘手里时,我娘还起来推让呢,屋里站的人都很感动。”李振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