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左 京)11月7日,“三秦最美家庭”揭晓即陕西省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丹凤县刘逢生家庭凭借其多年来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于数以千计候选家庭中脱颖而出,是省妇联、省文明办、省网信办授予的10户“三秦最美家庭之星”称号的家庭,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
艰苦岁月相濡以沫
今年72岁的刘逢生老人,曾任丹凤县委党史办主任、丹凤县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刘逢生的妻子苏秀珍曾任丹凤县百货公司经理、县商贸局副局长。
刘逢生告诉记者:“我和老伴是同窗学友,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1968年,历经6年爱情长跑的两人喜结连理,婚后育有两儿一女。熟识刘逢生夫妇的朋友常夸赞他们是对模范夫妻。就在大儿子出生不满半年时,刘逢生不幸患上结核性胸膜炎,三天两头发烧住院,妻子苏秀珍承担着繁重的家务事,既要照顾子女,还要精心照顾生病的丈夫,但爱岗敬业的她对工作却也一点没有耽误,而且成绩显著,常受表彰。刘逢生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贤内助,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与他相濡以沫,他才能安心工作,才能在党史资料整编工作中成果累累,为后人留下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才有他们这么幸福的家庭。
回忆起夫妻二人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刘逢生感慨万千:“我们的婚礼简单得没法再简单。没买一件新衣服,没买任何家具,也没有摆酒席,没有收拾新房。结婚以后秀珍过日子克勤克俭,但对我从不刻薄。我生病的时候,她都坚持每天给我订半斤鲜牛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困民贫,那时妻子常说,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身体不能搞垮;儿女们小,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也不能亏待。从建立起小家庭开始,剩菜剩饭全都由她一个人承包了。刘逢生老人说,妻子出身穷苦人家,从小学会纺线织布,工作以后还学会做缝纫机活。家里的人的布鞋、袜垫子、小孩的棉衣,都是她熬夜一针一线地缝好。
“那时候日子虽然紧些,但是我们过得很快乐。他整理的烈士传、回忆录等文章,我常常是第一读者,还给他帮忙提修改意见;他工作忙,常出差,很是辛苦。但是一回到家里,他总是抢着做家务,帮我修改大会发言稿,辅导娃的功课。”苏秀珍幸福地讲述着。
如今,夫妇两人已经携手度过46载春秋,儿女均已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12口之家诞生,羡煞旁人。但多年来承担着超负荷工作生活压力的妻子在退休之后身体透支严重,患上了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看着日益消瘦的妻子,刘逢生心疼不已。“当初是她的全力照顾,我的身体才能一天天好起来。如今她生病了,我无论花费多少心力都要让她恢复健康。”老两口把家从丹凤搬到了商州,以方便妻子的治疗。在刘逢生的悉心照顾下,苏秀珍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午后,两人常常到公园锻炼身体。有时候他们还会像年轻人那样,手牵手去小巷子寻找美食。
勤教子女花开满树
对于刘逢生夫妇来说,这辈子最大的骄傲莫过于他们培养出的优秀子女。夫妇两人无论工作多么忙碌,都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孩子上小学时,精心辅导打好基础;上中学当好后勤部长,同时主动和代课老师联系,了解每个小孩的学习情况。三个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在全校均名列前茅,上世纪80年代末,先后考入重点大学。毕业后小儿子留学加拿大马克马斯特大学,现定居美国。大儿子经过多年打拼已经成为广东某外资企业的高级经理。女儿毕业后留在了父母身边工作,现为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两个儿媳都是硕士,分别是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女婿是中学高级教师。他常和朋友开玩笑说“走进我家门,教授绊倒人。”刘逢生高兴地说,他的外孙和孙女已于2013年分别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可谓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