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最美家庭是怎样培育的

最美家庭是怎样培育的

2014-11-13 10:01:17


  提起教育子女的方法,刘逢生有讲不完的经验。他说,教育小孩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多鼓励、少批评,从小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怕考试”为“盼考试”和“爱考试”。“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我们牺牲了很多休息的时间,把他们所学的数学、语文课程反复看,还会根据他们所学内容出题测试,目的是让他们每个人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刘逢生讲道,孩子们中学课程多,负担重,经常晚上复习功课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醒不来是常事。于是夫妇两人总是每天做好早点,一个挨一个地叫。由于住宿条件差,一家人分散地住在宿舍和办公室,有时叫醒这个,那个又睡着了,又得一遍一遍叫。“叫喊声常常惊动周围的邻居,大家常说,老刘老苏教育娃真是有耐心,每天只听他们跑上跑下地叫娃起床、吃早餐、上学,比谁都起来早,挺不容易的。”
  2013年,孙女和外孙分别被武汉大学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录取,远在大洋彼岸的小儿子一家四口和在广东的大儿子一家三口先后赶回商洛老家庆贺。趁着这难得的相聚,一家人拍照留下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言传身教孝为先
  现如今刘逢生夫妇居住的新房,是三个子女共同出资为老人购买的。刘逢生常对朋友说,现在流行父母给孩子买房,可是我的孩子们为了表达孝心,改善我们的居住条件,专门购买了带电梯、有空调的新居给我们居住。除此之外,每逢春节、老人生日,儿女们都会购买礼物或者打钱回来。“由于我的小儿子先后在加拿大与美国工作的关系,我们老两口也把北美转了个遍。看了不同的风景,见识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苏秀珍说,仅2014年她就和老伴先后去过洛阳欣赏牡丹,去华东六市、新疆、山西和革命圣地延安等地旅游,而这些旅游的费用全部都由儿女们支付。“我的孩子真的很孝顺,而这都源于我们百善孝为先的家风。他们从小看我们如何与孝老敬老,耳濡目染,上行下效。”
  在孝敬老人方面,刘逢生夫妇为他的子孙做出了典范。1999年秋天,刘逢生的母亲不慎摔跤造成股骨干骨折,虽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但老人还是从此卧床不起,这一卧床就是8年之久。夫妇两人退休后手把手侍奉,送吃送喝,端屎接尿。女儿与丈夫知道老家的条件差,索性把祖母和在老家侍候祖母的父母一并接到商州自己的家中照顾。住房宽敞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医疗条件也好了。下班后,女儿经常主动侍奉祖母,帮着给她洗澡、洗衣服。常去给祖母买好吃的,变着不同的口味让老人吃得舒心。就连刚上初中的外孙也知道帮妈妈照顾老人,陪老人聊天解闷。刘逢生告诉记者:“我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对来看望她的亲戚说,我住在商州孙女这儿,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不愁吃不愁穿,看病也方便,把福享尽了。”2008年10月老人寿终正寝,终年95岁,是村里最长寿的人。
  “儿女们都孝顺,我们老两口也没有什么负担。我除了坚持每天看书读报,写写文章,打打乒乓球之外,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着我们两个都能走动的时候,多去些地方。如果我们中有一个人跑不动了,那我们就互相守着对方,好好照顾,慢慢变老。”刘逢生说。

  • 相关阅读
  • 补鞋老人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朱善国 高晓勇)金秋十月,笔者采访了居住在商南县青山镇商(南)郧(西)路边的胡富才老人。他虽到了古稀之年,却仍耳聪目明,身体强健。   胡富才老人今年72岁,1987年,他在商郧...

    时间:11-13
  • 带着妻子放电影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见习记者 王 倩 记者 余 婷)正值深秋,记者在商州夜村镇洞底村找到黑再堂时已是晌午十分。早早吃过下午饭的黑再堂猫着腰在院里收拾三轮车,走近后才发现他并不是猫着腰,而是腰有问题无...

    时间:11-13
  • 山阳四项措施关爱留守儿童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蔡铭 涂亮)近年来,山阳县按照“政府主导、家校联合、社会参与、共同关爱”的原则,采取四项举措,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全县...

    时间:11-13
  • 东山村群众收到爱心衣物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陈绍有)日前,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雅莹店铺职工捐献的1500多件衣服,送给了秦岭深处的镇安县米粮镇东山庄的群众。   海拔1200多米的米粮镇树坪村东山是一个自然村,100多户...

    时间:11-13
  • 150万元体育器材送下乡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杨 鑫)为丰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2014年11月10日,市体育局为商州区配送了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15套,总价值150万元,使商州区在往年实施8个乡镇的基础上,率...

    时间:11-13
  • 5.5公斤的红薯“巨无霸”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见习记者 王 倩)霜降过后,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11月9日,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二组的支芳良却意外地挖出了一窝“大型”红薯,其中最大的重达11.5斤,通体浑圆外皮红润,看起...

    时间:11-13
  • 古稀老人 刘礼茸的故事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见习记者 王 倩)“选择了这个家,就要为它付出,把它经营好,无论过程多么艰辛,我都要把它管好,才能不为社会增加负担。”这是刘礼茸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教导儿女常说的。责...

    时间:11-13
  • 太子坪村的产业致富梦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李治军 汪 辉)“新买的弹花机每天弹棉被是过去的四五倍,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过去一大堆活儿干不完,现在棉被弹完了,我还可以打临工,月收入五六千元,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时间:1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