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大力开发畜牧业发展纪实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王荣金 任建宏 李 凝)商山山阳,青山绵延。走进沟沟岔岔那大大小小禽畜养殖场,处处生机盎然,猪满圈、鸡满舍;养殖户个个脸上漾着幸福的笑脸……这一切都是山阳县大力推进畜牧生产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生产的结果。
规模化:大型养殖场百舸争流
“2012年,我投资兴建了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累计投资1.3亿元,总占地面积80亩,现拥有标准化圈舍1.5万平方米,办公场房一栋四层3000平方米,防疫、消毒、粪污处理及配套水电路等设施一应俱全。现存栏长大二元母猪800头,满负荷可一次性存栏二元基础母猪1600头,年可生产三元商品仔猪3.2万头。根据目前发展状况,企业计划五年内再投资7亿元,把鑫发牧业建成年出栏三元商品猪10万头的大型养殖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纯利润3000万元,解决劳动就业500余人。”漫川关镇水码头村鑫发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传德介绍说。
“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原来传统的小农经济饲养模式如今已在山阳发生巨变,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化发展,正像一个能量巨大的助推器,为这个古老的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县委、政府毫无折扣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资金奖扶倾斜,对规模养殖企业、农户强化全方位服务。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发展突出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扶持和奖励,并通过农村信用社的资助、合作社的捆绑服务,采取联户担保,融资发展养殖业。截至目前,全县养殖大场大户发展到1630户,发展10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场3个、万只以上标准化蛋鸡养殖场53个;发展百万只肉鸡养殖基地3个、10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10个;发展万头标准化养猪场15个、千头以上养猪场33个,其中陕南生态黑猪养殖场6个、黑猪散养农户3200户,年出栏生态黑猪1.5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3%以上。
科学化:新式养殖效益大增
“过去养殖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现在通过专家指导和网上咨询,学到了很多科学养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在外创业成功的板岩镇广梅沟村惠秀明,2007年返乡创业,在故乡板岩镇安门口村筹建山阳县佳泰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良种猪繁育、肉猪育肥、生猪运销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工厂化养猪企业,拥有标准化猪舍42栋,年向市场供应优质仔猪5000头,优质肉猪1万头。他将国内外养殖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使佳泰公司饲养的生猪150天就可出栏,料肉比为2.5:1,瘦肉率达63%,各项生产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县上还探索立体种养的生态化养殖新路子,通过示范、合伙、租赁等多种合作模式对原本松散、无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引导,科学规划建设各种养殖小区,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种改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环境治理,以解决农户信息闭塞之苦,促进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提升养殖业的管理水平。
同时,大力发展以陕南生态黑猪和秦岭山地肉鸡养殖为主的生态养殖。目前,全县新发展万头生态养殖场20个、养猪小区18个、养鸡场103个、中华蜜蜂基地68个,申报省级现代生态养殖园区1个,创建省、市级标准化养殖场20个。在户家垣镇的赛虎岭阿龙山寨跑步鸡养殖场,周围是茂密的经果林。进入场内,你会看到,林下一群群贵妃鸡、绿壳蛋乌鸡、本地土鸡正在板栗林、杜仲林下啄食虫子。鸡场负责人李华斌诙谐地说:“我这鸡,吃的是山野绿色食品,饮的是山泉水,住的是天然‘氧吧’!这简直就是鸡的乐园!”
产业化:龙头牵动发展加快
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近几年来,山阳县委、政府大力培植畜牧龙头企业,加快了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的步伐,涌现出一批影响力大的畜牧龙头企业。陕西广远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