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说,这几年,自己平均每年都要接待游客四五千人次,最多时一天接待了八批游客,忙地不易乐乎,倒也感到充实和满足。
每次都有新内容
“听老杨讲商山四皓的历史,每次都有新内容!让他睡一觉醒来即刻讲,他也能娓娓道来!”经常来商山四皓墓文管所的县上一些工作人员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别的文物单位的解说词总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多少年过去了还是老一套,但老杨讲商山四皓,每次总会挖掘出新的东西,而且讲起来轻车熟路。
“汉史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我讲的不及五分之一。处处留心皆学问,现在但凡有关汉史方面的知识,我都会留意。现在我讲的,很多东西都是拾来的。”杨老谦虚地说。
现在的知识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自己成天要在这儿讲,就得不断学习,老杨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学习,雷打不动。常年的积累,使他对有关四皓知识了如指掌。现如今的老杨,俨然成为研究四皓文化的半个专家。
“愿意待在这里,是因为我喜欢!”老杨说,“四皓是商洛的名片。四皓思想影响了很多代商洛人,四皓思想的传承也是我们每一个商洛人的责任。如今,我市在发展旅游,也需要更多的商洛人在熟悉商山四皓历史文化后,向更多的外地人宣传推介商洛。所以,凡是有学生、军人等年轻人来这里,我都会特别认真地讲解,好让他们向外地人宣传推介商洛和丹凤!”
杨忠录25年来吃住在文管所,已经成为商山四皓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研究四皓文化,四皓文化也在熏陶着他、影响着他。
现在,每天在这静谧的陵园里,看书、讲解、务花、雕刻,已经成为他的生活规律,老杨也早已经感染了“四皓”恬淡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