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帮衬亲如一家
这些湖北人总结道,我们湖北人做生意都比较活,不像商洛人一是一二是二的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商户谈到,小百货讲究的是薄利多销,双方商谈价钱,一来二去,觉得能赚点钱就卖了,不会死扛着不卖。另外在进货时,他们会根据各个地域情况给商户推荐产品,有的产品销不出去,他们就给商户退货。这样一来,商户觉得他们热情,又好说话,就喜欢和他们打交道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互相进行价格战。商户刘汉雄介绍,虽然同在一个市场,经营的项目互相交叉,但各有各的经营渠道和主打商品,从不互相“打价”,同一件商品,在这家是这个价,到那家也是一个价。在同一个商城里大家都做生意,你有你的固定客户,他也有他的定点客源。尽管这个批发市场里90%的商铺都是湖北人在经营,但他们各有各的门道,各有各做生意的技巧,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因为做生意发生过摩擦。“大家都出来混,做生意也有做生意的规矩,好几个老乡都知道我的固定客源,我也知道他们一些固定客户,但谁都不会打谁的主意,各人都有各人一块自留地,谁都不会去占他家的地畔子!”刘汉雄老板笑着解释。
同时,如果自家没货,从乡党店铺里调货也是常有的事。采访当日,一湖北乡党就来到夏义平店中调走了两箱货物。侬言软语的方言,聊的格外热闹,看着记者一脸茫然,夏义平解释了情况,并笑着说,他们整天在一个院里生活,彼此之间就像亲人一样,大家都互相帮衬着赚钱,经常这样做。她还介绍,他们湖北人比较重视节日,每到农历八月十五他们都会给自己放半天假,乡亲们聚在一起上二龙山玩或是在一家做饭吃,男人们喝酒,女人们聊家常,一起回忆在老家的日子,那种场面格外温馨。如果外县的乡党有事,他们就会组织一大帮乡党,到山阳、柞水等地行礼,顺便带着家人逛一逛。
另外,每年春节总有几家乡党不回家过年,这个时候,他们就轮流着在各家过年,今天这家,明天那家,做点腌鱼、腌肉,再做一大桌蒸菜,把一个个在异乡的冷冷清清的年过得热热闹闹。到了初五六,到回家过年的乡党回商洛的日子,她们就提前与乡党联系,做好饭菜等他们,让乡党来了有口热饭吃。
夏义平就在这个露天厨房做了十几年的饭
安家落户在商洛
“我儿子是从这个市场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作为湖北人,我们脸上都感到无比荣光。”夏义平笑着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的确,身处这么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并能够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着实不易。因此,他成了这个市场里湖北人的骄傲。
谈起儿子,夏义平骄傲里夹杂着些许辛酸。她说,因为从小就看到我和他爸在店里忙来忙去特别辛苦,儿子就特别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就趴在小板凳上写作业,然后就和院里的孩子一块玩,从小到大,孩子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包括儿子考公务员前两天,还在店里帮忙下货,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居然考上了,真是给大人争了一口气啊!
现在,夏义平的儿子成了这个院子的骄傲,也成为乡党们孩子学习的楷模。据一位湖北乡党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初在这里做生意的乡党感觉这里能挣钱,市场环境好,民风也好,便通过来一个带一两个,慢慢的就陆续来了70多户,基本上都是举家迁徙过来,后来,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现在大多数都在商洛落了户。现在在这个院里上学的湖北孩子也有几十个,他们也都是父母吃苦受累的动力和源泉。史国祥家里有两个孩子,现在老大已经成了一名大学生,老二还在上高中,每年巨大的花销让他们一家更为辛苦,但谈起孩子的事,他总是笑逐言开,他满脸期盼地说,只要孩子能像夏家一样,在商洛考个公务员,我就心满意足了。另一位湖北小老板接过他的话,我们大人背井离乡的到这里,就是为了赚钱,有好的生活,只要孩子能好好学习,有出息,这比让我们每年赚几百万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