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奋斗
“一个人,一个包,一个城市。走东往西漫天涯,吞风沐雨葬落日,安静如一的小镇,汹涌澎湃的大海,或许都不是归宿。”这是“80后”打工者王鹏的空间日记。正月初六,当老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当中,王鹏开着多年在外奋斗买来的车再次告别家乡,启程开往上海。在他的记忆里,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离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
王鹏的老家在农村,虽然是一位“80后”,但是打工生涯已经有10年了。2006年,王鹏开始出外打工。“那几年流行打工,村里很多小孩初中没毕业就出去了,过年时间看着他们意气风发的回来了,很是羡慕。”回忆起最初打工的原因,王鹏这样告诉记者。
王鹏知道,没有一技之长出去打工,肯定是不行。所以,一开始王鹏并没有像同村的其他年轻人一样两手空空就出去,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在技校学习了两年。2006年,技校毕业,他跟随班里的其他同学来到了上海一家工厂。
外出以后,他终于知道了打工的艰辛,孤独、想家、辛苦,这些都困扰着这位年轻小伙子。但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房子梦”“车子梦”,他默默地坚持了下来。在工厂,眼看着年龄一天天长大,可是由于圈子狭窄,女朋友也没有着落,再加上自己的不安分,王鹏离开了工厂,出去跑销售,每天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他觉得很有意思。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年王鹏在上海买了车,过年的时候他在微信圈里约了几个同是老乡的打工者,一块拼车回了老家。
在王鹏看来,去上海打工只是权宜之计。有一天机会成熟了肯定还是要回家乡发展,毕竟这里是生育自己的土地,还有年迈体弱的父母需要照顾。
梦想就是“金矿”
青春是追梦的季节,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境,杨前学也是追梦大军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在矿山这片混合着汗水与智慧的黑色土地上,杨前学的梦想就始终犹如一枝初放的玫瑰,愈开愈艳。
杨前学的老家依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他就成了一名矿工,先后下过煤矿,挖过金矿。杨前学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天生一副好身体,像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结婚成家之后,杨前学就一个人去了平顶山煤矿打拼。六年的薄煤层开采工作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因此,他一度拥有了自己的矿洞和工人,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当他再次扩大规模时,承包的矿洞没有挖出好的煤,加上接二连三的事故,一夜之间,他又回到了原点。但是,他没有放弃,又和其他矿工一起下了金矿。虽然辛苦些,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如今在老家也盖起了新房,把三个儿女养大成人。
矿工的生活是平静而单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梦想就此沉睡,在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杨前学新的梦想已在不经意间萌生。因为他深信,青春不是只有在天空中才能闪烁耀眼,在矿洞中更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