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肖 云 孟如意)在旧时的柞水县凤凰古镇,曾有“嫁个木匠郎,穿衣吃饭不用忙”的俗语,木匠活也成为当年小伙子们抢着去学的手艺。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木匠铺逐渐消失,木匠郎也纷纷改行,而距凤凰镇约20里路的大寺沟村,却有一位名叫丁伯茂的木匠,因做仿明代样式家具出了名,成了西安各大家具加工厂争抢的香饽饽。

初见丁伯茂,是在一次下乡途中偶遇的,他一脸憨厚,细长的眼睛时刻笑眯眯的。交谈中,记者得知他常年在西安做工,隔段时间回家看看妻儿,生活悠闲富足。聊到木匠活,丁伯茂来了兴头,他打开手机相册,给我翻看了近年做出的各式仿古家具,有仿明样八仙桌、博古架、现代木雕工艺茶水柜等,古朴的款式,精湛的雕工,让人一时间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
丁伯茂告诉记者,他今年44岁,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学武术,那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因家里穷,初中没上完就被迫辍学了,回到家里,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到邻近有书的家庭借书读。大寺沟村缺医少药,看到村民有病却没条件医治的痛苦,丁伯茂还自学了中医。17岁时丁伯茂拜老木匠学艺,凤凰镇一带以明清时从下湖迁来的人居多,所以师父做的家具也以徽派为主,这让悟性极高的他很快汲取了传统工艺的精华。从拜师学艺的第一天起,丁伯茂就非常努力,无论师父安排什么,他都努力完成。因是纯手工制作,开料下料是很累的,手常常被磨起泡,但为了学好手艺,他从不叫痛。趁休息时,他就测量出师父所做家具的规矩尺寸,夜里睡觉时再思考这种家具的结构,有时通宵无睡意。那时,家里穷没有手表,遇到有月亮的夜晚,常常半夜以为天要亮了,就起床往工地赶。
两年后,丁伯茂出师了,他卖了家里的部分粮食购置了斧子凿子、刨刃锯条及推刨等木工工具,打听到东川、蔡玉窑那边有人想做家具,就用扁担挑着80斤重的工具担子出发了。那时交通不方便,丁伯茂只能靠两只脚走路,走到哪就到哪里的老乡家找吃的住的,像乞讨一样,但那里的百姓都很淳朴,不会因为他白吃而拒绝,这让丁伯茂终生难忘。就这样历尽艰辛,走了4天多,找到了活计。由于手艺好,人活泛,丁伯茂独自一人在银碗、丰北河一带一呆就是3年。期间,有幸得到了当地一位名匠指点,技艺大增。
1996年以后,丁伯茂陆续在柞水、镇安、咸阳等工艺美术厂、家具厂做家具,样式既有中式西式,也有古典现代,还掌握了机械化加工,技艺更加成熟。一次,一位客户想做一个茶水柜,并从网上打印了一张图片给他,要求按这个样式来做,由于图片模糊,无法看清楚,丁伯茂就根据大概轮廓进行设计制作,做出来后,客户一看,连称神奇,说自己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2004年,丁伯茂给在陕八建司工作的镇安一位客户搞装修,该客户见他做工细致,设计独道,对他非常满意,并向家属院其他需要装修的人推荐他,丁伯茂的生意进入了盛期。
前年,西安一家仿明实木家具厂的老板相中了丁伯茂的手艺,高薪聘请他做设计制作,由于他制作的家具多是手工完成,用的是祖宗传下来的老手艺,精巧坚固,式样典雅,一件多宝格,往往价值数万元。如今,丁伯茂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打工仔了,他告诉记者,近期准备在家乡开办一个家具加工厂,让传统的木匠手艺得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