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县上按照自找平衡的原则,将县城宏祥小区、信隆小区、福临佳苑作为移民搬迁同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三房结合”试点模式推进,从商品房、限价商品房利润中抽出部分资金对移民搬迁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予以配套。
针对贫困、残疾搬迁对象“搬迁难”的问题,县上积极探索建立“普惠+特惠”政策,对残疾搬迁对象,每户除享受移民搬迁政策补助外,再同时享受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贴。对特困搬迁对象,利用撤乡并镇后富余公共用房及教育强县创建校点合并后闲置校舍进行分步改造,让特困搬迁对象免费搬迁入住,确保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安居梦。
有业安置 确保群众能致富
为了使搬迁户“能致富”,该县坚持有业安置,将陕南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列为全县32个重大项目建设之一,成立项目包抓工作队,按照“做大做强工业、发展特色农业、搞活旅游三产”的思路,制定了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让移民对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从而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工业上,县上着力加快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中村全产业链钒产业园、十里必康医药产业园、漫川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区五园”建设,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四大基地;农业上,着力加快以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优品牌;在旅游三产上,该县着力加快以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海螺殿黑龙谷、天蓬山寨、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为重点的“五景一廊”旅游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服务、物流配送等产业,努力将山阳打造成大都市休闲养生的慢生活区,多渠道多途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至目前,全县在移民安置小区周边建成核桃、茶叶等林果园区43个,建成黄姜、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园区21个,建成养蜂、养鸡等养殖园区59个,建成香菇、木耳等高山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区19个,累计有6886名群众实现就业。
移民搬迁不仅仅是给农民搬个“家”、挪个“窝”,而是让群众既能“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并实现“能致富”。近年来,山阳县委、政府把资金和政策重点向移民搬迁的各个环节倾斜,让搬迁户走出大山有靠山,努力使他们住上漂亮房子,就近能挣到票子,让搬迁户搬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安心。如今,广大群众已经认识到移民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参与搬迁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生活在城镇,致富在农村。”已不再只是老百姓梦中的场景,这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李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