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街道往前走,古朴的民居中不时出现体量高大,建造精良的建筑物,听路旁的老人讲,这些便是昔日这条繁华商业街中的公共建筑,它们大部分保存完好,有的稍有损毁,个别的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改变了原有的面貌。
古街中最大的建筑群便是山陕会馆,该会馆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创建,面积4000余平方米。现存建筑6座,房屋29间,皆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卷棚等。在这其中的建筑上,会看到一些形态逼真的透花木雕,询问后知道这些木雕的图案各有名字:“丹凤朝阳”“习武图”“雄鹰展翅”等。仅仅在这里停留上几分钟,我们已能想象到昔日古街的繁华。
“三省石”的美丽传说
在感受了荆紫关古街的历史气息之后,再驱车返回,来到神奇的白浪街。据说,白浪街因在每年立秋前后有白色的浪花从河底泛出而得名。街南面,属于湖北省,东边属于河南省,西边属于陕西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省商家的竞争,造就了白浪街的繁华。贾平凹对此也是评价极高,他在《商州》中写道:42户人家,家家都做生意,门窗全然打开,办有饭店、旅店、酒店、肉店、烟店。那些附近的生意人也就担筐背篓,也来摆摊,天不明就来占地点,天黑才收摊而回,有的则以石围圈,或夜不归宿,披被守地。别处买不到的东西,到这里可以买,别处见不到的东西,到这里可以见。“小香港”的名声不胫而走了。
白浪街还有一个特点:三省在这条街上都设有基层政权。据专家考证,在中国版图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1处,只有白浪街才具备此特点: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湖北省郧县白浪镇和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三镇间相距均为2公里左右。河南荆紫关镇古称“豫之屏障”;郧县白浪镇号称“鄂之门户”;商南县白浪镇是直通秦晋的必经之地,有“陕之咽喉”之誉。三省辖地在这里呈犬牙交错之势,一条小街两边屋舍相连,三省居民相邻而居,难分彼此。
在白浪街上最独特的一景就是“三省石”,凡来此的人都要前去观看,并在这里体验一番“一脚踏三省”的趣味。“三省石”实际上是一座三棱形界碑,界碑高3米多,呈三面棱柱状,上面镶嵌着“秦豫鄂”3个字,分别朝向三省辖地。自古以来,以此石为界,西归陕西管,东北归河南管,东南归湖北管。而有趣的是,从湖北到河南再到陕西,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
正当我们在“三省石”前观看时,听到了当地一个人在对其他人说着“三省石”的故事:相传过去三省在此地经常为边界发生纠纷,一天夜里,一颗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的三尖火星陨石从天而降,嵌入此处,当时人们以为这是火星爷传旨,让三省百姓以此石为界,便在陨石旁建起了古刹火星庙,从此不再争斗,清道光年间,以此庙划三省地界,火星庙亦称“三省庙”。
在听完故事后,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便打算向讲故事的人讨一些更多有意思的事。上前搭话后,对方很热情,就一时攀谈起来。此人叫吴兴锋,是商南白浪春蕾小学的校长,刚好正值放学休息时间,路过此地,有人询问,便热情地讲解起来。
白浪街的有趣事
从吴校长口中我们听到很多有趣的事,第一件事便是有关他们学校的。学校有几面围墙包围,有趣的是,围墙一侧属于陕西,另一侧却属于湖北。一个小院子,跨越了两个省,在我们看来,确实非常稀奇。据吴校长说,这跟民国之前的土地政策有关,当时陕西人若在湖北买地,就属于陕西的地盘,湖北人若在河南买地,就属于湖北的地盘,后来没有太大的变动。如今就形成了可能一圈住的都是湖北人,中间却住了陕西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