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武汉妹子在柞水

武汉妹子在柞水

2015-06-23 08:55:2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肖云 王维
  热干面,是武汉人津津乐道的早餐,而今,一位嫁到柞水的武汉妹子,将家乡地道的美味也带了过来,用一碗碗散发着浓郁酱香的热干面改变着柞水人的早餐模式。
  武汉妹子与柞水结缘
  1994年,柞水小伙李蕴锋在广东一家餐饮店实习时,和武汉姑娘刘纯相遇,两人一见钟情。李蕴锋家境贫寒,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而刘纯从小在武汉市长大,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城里姑娘。两人的恋情,马上遭到双方家庭的反对,理由就是“门不当户不对”。然而年轻的刘纯觉得李蕴锋人老实,靠得住,会一辈子对自己好,冲这一点,她坚持了9年,2003年,两人终于修成正果。婚后,李蕴锋继续在广东打工,刘纯则回到武汉,利用娘家的门面房,开了一家热干面馆。“姑妈卖了一辈子的热干面,我从小就看着她制面、调面,所以学起来得心应手。”刘纯说,热干面美味的关键,在于面的筋道和调料的浓香,面条最好当天或前一天压制好,调料有芝麻酱、萝卜丁、香葱等近20种,说是小吃,但制作的过程却很复杂。
  外来小吃水土不服
  2007年,刘纯跟随丈夫回到柞水,结束分居的生活,正式在柞水安家立户。一开始,他们看中凤凰古镇外地游客多的优势,租下一个门面房,专卖旅游产品、本地特产等,但很快就被别人模仿,生意无法继续。这时,刘纯想起了家乡的风味小吃——热干面,柞水也没人卖这种面食,何不独辟蹊径,将湖北的特色小吃带到柞水呢?刘纯兴奋地跟丈夫说了自己的想法,丈夫却担忧地说:“柞水当地人都是吃擀面皮、包子、稀饭长大的,能习惯热干面的口味吗?”爽朗奔放的刘纯劝导丈夫:“热干面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既然如此,肯定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况且这几年,柞水越来越开放,说不定有很多人愿意尝试这种新的口味!”于是,凤镇第一家热干面店开业了,谁知真被丈夫说中了,开业之初,店里生意很冷清。“传统的热干面都是用纸碗装的,当地人一看,觉得是哄小孩子吃的,买的人很少。”坚持了2个月,刘纯差点放弃,做好的面卖不出去,他们只好自己吃,或免费请顾客吃,“我觉得做生意就是交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比钱重要。”有时,客人忘记带钱了,刘纯还会打圆场安慰客人,说随便啥时候给都行。刘纯的这些无心之举,却让本地人喜欢上了这个率性的外来妹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店里尝鲜,“开始是在镇上上班的人,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得快,随后又带动了当地的百姓。”看着生意出现了转机,刘纯更加用心的经营,当听到很多人反映面条有点硬时,她就改进方法,把面条做得软一些,很快,店里就积攒了一批常客。“做生意不能是“1+1=2”式的死搬,要重视顾客的意见,毕竟热干面是一种外来的饮食,不能纯粹套用武汉人的口味。”尽管如此,凤镇毕竟是个镇,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已经适应了本地味道,无奈之下,刘纯只得兼卖馄饨、酸辣粉之类的小吃,有一次统计后,发现这些小吃卖出去的量比热干面还多。
  热干面畅销柞水县城
  刘纯暗自寻思着,想要把热干面的品牌打出去,还得去县城,因为城里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城里的客流量也大一些。去年4月份,他们在县城市场巷租了一间小门面卖热干面。尽管门面位置比较偏僻,但开业头一天,就引来了不少客人。刘纯还记得,那天早上不到10点,所有的面都卖空了,这让小两口惊喜不已,但刘纯还是隐隐的担心,害怕大家只是图新鲜。两个月后,生意依然很好,甚至有从凤镇调到县城工作的人,或从凤镇到县城念书的学生专门找过来,品尝他们曾吃过的味道,刘纯这才放下心来。热干面在武汉是一种早餐,只在早上卖,为传承这种习俗也让自己不至于那么劳累,刘纯的热干面馆也只在中午12点前营业,这种严格的时间观念无形中为她带来了更多“吃稀奇”的顾客。刘纯说,一碗面4块钱,一早上平均就卖200多碗。卖完面后,她和丈夫也不能闲着,因为要准备第二天的原料,刘纯解释说,在武汉,热干面馆里的面多数都是批发的,但到了柞水,失去了这个大环境,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制面、配料,才能保持面条的地道口感。“前一天下午把一切都准备好,第二天一早4点就起床去店里,烧炉子、分量,6点开卖,天天如此。”尽管很劳累,但刘纯坚持天天开门,“现在,来我们店里吃饭的大多都是回头客,有的人下雨天里还专门骑车子过来吃,这说明顾客对我们很信任,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失望。”

  • 相关阅读
  • 端午节 敬老情

      端午节前夕,洛南县石门镇文化站组织艺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到石门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小朋友们将粽子喂到老人们的口中,还为老人们揉肩捶背,并为老人们表演了文艺节目。老人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味着香甜可口...

    时间:06-23
  • 粗心男遗失六千元 细心民警帮忙找回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史书民 刘 斐)6月12日一大早,丹凤县公安局铁峪铺派出所门前响起了一阵鞭炮声,很多人围过来问个究竟,原来是铁峪铺镇中心村王强和他母亲俩给派出所送绵旗和感谢信来了。   事情的经过...

    时间:06-23
  • “不穿救生衣就不开船!”

      6月14日上午,西安客人来商州仙娥湖游玩,我也借机搭坐上了这只游船。50多岁的船工对乘客态度非常热情,他一边开动游船离开码头,一边劝记者穿好救生衣。我推脱说嫌麻烦不愿穿救生衣。船离开码头约行了50多米,船...

    时间:06-23
  • “民事代办”出新招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张勇 常江)“民事代办”作为我市在基层镇办推行“五项制度”的其中一项内容,自去年实行以来深受百姓认可,如今在山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张家垣村,它又有了新的发展。...

    时间:06-23
  • “一事一议”建设美丽乡村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罗美君 毛淑霞)近日,柞水县红岩寺镇郭家湾的群众们高兴的逢人就说。“这下好了,我们马上就有路灯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学生晚上放学家长放心了”。   红岩寺镇郭家湾,隶属...

    时间:06-23
  • 贾沟水库通过竣工验收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高永建)6月18日,市水务局组建的洛南县贾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通过检查工程现场、核对图纸、查阅资料,听取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工作报告等形式,经充分讨论,...

    时间:06-23
  • 丹凤让搬迁妇女有一技之长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王存富 陈 鑫)6月16日,记者在丹凤县竹林关镇的丹水社区,看到十多位搬迁妇女围在一块聚精会神地做刺绣,一打听,她们每件产品要卖3000多元,今年已经卖出了115件,产值38万余元。   ...

    时间:06-23
  • 干部好不好 百姓说了算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周银祥 王 峰)近日,商南县拟推荐市委命名表彰的优秀党组织书记通过考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13名拟推荐人选是通过“逐级推荐、差额比选”这一方式“海选”出来的。...

    时间:06-23
  • 商州打造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区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张希锋 梁 博)商州区今年抢抓“互联网+”时代机遇,积极推进“一个核心、六大基地、八大城镇”建设,着力创造168“互联网+生态商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

    时间:06-23
  • 大禹“导洛自熊耳”求解(二)

      姚怀亮《禹贡》所载九州山川形势图,雕版墨印,宋代。   “熊耳山之争”是商洛历史上聚讼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第一疑案”。   大禹治理洪水的主要工程项目是“道九山&...

    时间:06-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