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两代人的磨坊

两代人的磨坊

2015-06-25 08:58:11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记者 肖 云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几乎谁也离不开面粉,特别是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丹凤县资峪镇店子村张湾组的张根贤与妻子张怀珍,在上世纪80年代开办一个磨坊,为远近村民磨了几十年的面粉,如今,他们大学毕业的儿子张文力,又接手这个老磨坊,希望让老磨坊再现辉煌。
  父母:30年磨坊包含乡邻情
  在过去,磨坊与庄稼是最亲密的伙伴。而今,随着田地的消失,磨坊也在走向没落。张根贤介绍说,以前,村里有五六家磨坊,他当时也是看到开磨坊生意好、挣钱多,才从木匠转到这一行。现在,其余几家磨坊主都相继关门,出门打工去了,村里也就仅存他这一家磨坊,远远近近的人要磨麦面、玉米面,都扛着麦子、包谷赶过来,生意一直不错,每天都有个百十块钱的收入。
  张根贤还记得,2000年以前,邻近的双槽乡不通电,每隔一段时间,这里的村民就要拉着装满粮食的架子车,走40多里的路赶来磨面。因为路程远,磨面的人又多,很多人没法当天返回,心善的张根贤夫妇就干脆管了他们的吃住。有时遇上农忙时节,顾不上收自家的庄稼,来磨面的人就主动去地里帮张根贤收割,好让他们安心磨面。每到收麦、收包谷或是年跟前,是张根贤一家最忙的时候,那时,一天来10多家磨面的都是常事。为了不让人等太久,张根贤夫妇就白天磨面,晚上打糠,经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后来,双槽乡及一些更偏远地方的人都搬迁到了平地上,来磨面的熟客渐渐少了,却多一些从城周边寻过来的新面孔。
  凭借这个磨坊,张根贤夫妇盖起了两层楼房,还供养了3个孩子上学,“娃上学基本没借钱。”张根贤笑着说,正因为这个原因,一家人视磨坊为珍宝,从来不肯放弃。
  儿子:老磨坊里发现新商机
  2010年,张根贤的儿子张文力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先后在江苏、广州等地工作,在做绿色农产品销售工作期间,让他得到一个启发,就是绿色、有机、健康的食品是未来人们选择的趋势。2013年,希望能在家乡做出一番事业的张文力回到老家,有一次,一位城里的朋友想吃农家面,就直接让他从家里捎了100多斤。还有一次,张文力坐出租车时,与出租车司机聊到食品安全的话题,听说张文力家有磨坊,这位师傅非常感兴趣,一下买了几大袋面粉。这些事情,让张文力产生了一个想法:说不定有很多人都想吃这种农家自制的面粉,但就是找不到哪里有卖的,既然家里有磨坊,为啥不自制一些没有添加增白剂、滑石粉的自磨面粉,提供给这些有需要的人。说干就干,去年腊月,张文力进回一批包装袋,印上“农家自制面粉”的字样,并将这些包装好的面粉拉到商州城里卖,还积极与市民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并在网上进行宣传推销。很快,就有人打来电话,或直接开着车来家里买面粉。市里一家大公司的工作人员吃了从张文力家买来的面粉后,隔段时间就来买,一次要拿500多斤。张文力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至今,他已卖出了4000余斤面粉。
  很多人反映,张文力卖的农家面粉虽然没有超市面粉那么白,但是很有劲道,还有一股麦香味,蒸的馒头特别好吃。听了这些话,张文力有了更大的动力,他和父母商量,想着以后不再接对外加工的活,而是专门收购优质小麦,自制面粉来卖。但父母却一时无法接受,父亲张根贤说:“我们年纪大了,磨坊的活重,有时都感觉力不从心。另外,来我们这里磨面的,都是有多年交情的乡邻,眼看磨坊越来越少,我们再不做这个了,他们以后去哪里磨面啊。”张文力并没有因此受阻,他打算说服父母,或是对父母做出让步,在制作自制面粉的同时,继续接加工的活,毕竟父母开了30多年磨坊,很难割舍掉原有的生活。
  张文力说,未来,他会进一步拓宽市场,扩大规模,想办法解决资金、办理生产许可证、运输配送等难题,办一家拥有自己品牌的小型农家自磨面粉厂,同时建立网店,通过线上线下,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家的面粉,将散发着麦香的纯天然面粉直接送到老百姓家的厨房。

  • 相关阅读
  • 灵口唢呐

    文/图 吕建民唢呐表演排练  洛南县灵口民间唢呐是洛南民间唢呐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从陕北、关中、山西、河南等地传入灵口,形成鼎盛时期。当时的民间艺人只是利用红白喜事、庙会等助兴演出,目的是养家糊口,人们...

    时间:06-25
  • 传奇老兵

    文/图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魏华 年近九旬的老兵,军礼仍然是那样的标准,军姿仍是那样的魁梧。  12岁时稀里糊涂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行军途中逃脱,投奔八路军成为地下小交通员,解放战争期间做着充满惊险的侦查员工...

    时间:06-25
  • 商南实现放心粮油城乡全覆盖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刘 欣)截至日前,商南县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8个,经销点12个,提前六个月完成全县“放心粮油”全覆盖三年建设任务。使全县基本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放心粮油&rdqu...

    时间:06-25
  • 病魔无情人有情

      杜 鹃   家住镇安县木王镇胜利村三组的乔建,是一名23岁的农民工,父亲身患矽肺病,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左脚残疾,智力缺陷,家中还有年过九旬的爷爷奶奶和一个四岁的妹妹。为了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年轻的...

    时间:06-25
  • 柞水启动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吴学勤 陈世洋)日前,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联合下发《柞水县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适龄富余劳动力充分就...

    时间:06-25
  • 丹凤开展“一江三河”“洗脸”行动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何衍贵)连日来,丹凤县集中组织环卫工人开展丹凤城区“一江三河”洗脸行动,捡拾河道垃圾60多吨,让河面净起来。   由于天气及一些人为因素,丹凤城区的丹江、东河、西河&l...

    时间:06-25
  • 丹凤积极应对强降雨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陈 俊)针对近期的强降雨天气,丹凤立足防大汛、抗大灾、保民生的要求,严格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积极做好防汛防范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该县提前组织水务、教体、国土、交通、城...

    时间:06-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