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初的一天晚上,队员们满怀抗日救亡的拳拳之心,坐上了东去的“闷罐子”火车,开赴抗日前线。
在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卫生部,卫生部长姜齐贤热情地接待了罗锦文一行,并高度赞扬了救护队员的爱国行动,他说:“你们是全国第一个自愿上前线的救护队,长途跋涉,很辛苦了,好好休息几天。”救护队员参战心切,立即到附近的医院看望伤病员。罗锦文还给一个曾留学日本的住院病人梁希哲作了切除痈疮手术。嗣后,八路军总部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致欢迎词说:“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的同志,不远千里,不畏艰苦,奔赴抗日前线,由于前线战事紧张,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不能亲自接见大家,我代表他们及八路军总部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这种忧国忧民的行动,应受到人民的尊重,你们是炎黄的好子孙,人民的好儿女,是全国青年学习的好榜样。”晚上,血花剧团演出了《平型关大捷》《打回老家去》等歌曲,使这些刚刚步入前线的白衣战士又一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此后,总卫生部对救护队员进行分配,罗锦文和他的战友们分别在部队各医疗救护单位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罗锦文任八路军前方野战医院外科手术室医师兼医疗学教官。他不辞劳苦,常在日寇的炮火之下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战中为伤员赶做手术。后来随着战局的进展,贺龙、关向应率一二0师直属部队七一五、七一六团挺进冀中,执行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晋西北仅留三五八旅,战斗日趋频繁、激烈,伤员剧增,救护工作十分紧张。由于生活困难,加上夜以继日的工作,罗锦文终于积劳成疾,高烧40度不退,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兼医院政委刘惠农劝其休息,他坚持不肯。1939年10月12日,在岚县五里岗为伤员赶做手术时,罗锦文几次昏厥,仍坚持工作,最后终于昏倒在手术台边,以身殉职,年仅25岁。
罗锦文牺牲后,三五八旅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参加的追悼大会,并将遗体安葬在岚县五里岗。旅政治部主任刘惠农与国民党洛南县政府联系,寄回200元安家费。洛南县县长郝兆先挥笔为其题写了“效命国家万古不朽,献身民族百世留芳”的挽联以慰英魂。全国解放后,洛南县人民政府追任罗锦文为革命烈士,并在其父住地洛南县古城街为烈士树碑纪念,教育后人。
曹民哉、胡秀英、翟碧文、阎玉珍、吕英杰、罗惠文、罗惠民等救护队其他成员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