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剑承包着周围出门打工的农户20多亩密植桑园,忙完了这阵子,他又要养几张夏蚕。雷剑妻子姚小玲告诉记者,喂蚕最辛苦的是,蚕长大了,喂食的次数就多,半夜里也要起来喂。不过看到白花花的蚕茧变成钱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兴奋的。“我这5张春蚕,就按照去年一公斤40块钱左右算的话,前后也就忙碌一个月,三茬蚕前后收入近10万元。”姚小玲说,这还不算蚕沙和卖桑枝的钱。
连河村支书闫良谋说,雷剑经过十多年努力,不但自己富裕了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蚕桑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蚕示范户,现在不少留守群众依靠养蚕,卖了茧,鼓了腰包,盖起了小洋楼。
蚕桑背后有商机
记者采访时,雷剑家一墙之隔的哥哥雷利锋正忙着请人盖香菇大棚,香菇菌袋挤满了场院。
“我今年发展了5000袋,主要是利用周围村民养蚕的桑枝做袋料。”雷利锋说,以前群众把桑枝都当柴火烧掉了,现在用作袋料香菇主料肯定是最划算的。由于夏、秋蚕快开始了,村里桑枝还很多,已经尝到甜头的雷利锋把袋料香菇的规模在扩大,正增加建设了3个香菇大棚。“我一家5口,孩子们在城里工作,我两口守着6亩桑园,养蚕能卖1万多,香菇收入4万多,一年靠蚕桑在家门口挣上5万块钱多好的事。”
“就是村民堆晒在门前台阶上的蚕沙,都能给村民带来商机。”跟随采访的杨辉说,光四皓街道办事处一年蚕沙都要卖掉上百吨,村里专门有人上门收购,销售给洛南县九州茧丝绸公司。他说,桑树浑身都是宝,目前村上开发的桑枝食用菌、桑枝条框市场销路很好。据了解,四皓街道办事处今年蚕桑面积3000亩,养蚕户260户,预计年养蚕1000张,蚕农收入150万元;发展桑枝食用菌56万袋,预计产值448万元,净收入308万元。
目前,在九州茧丝绸公司和缫丝厂龙头公司的带领下,洛南蚕桑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缫丝厂生产规模已达3200绪,已生产丝250吨,产值过亿元。蚕桑产业已经成为洛南继核桃、烤烟、生猪、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之后的又一项群众致富的好项目。随着洛南蚕桑产业的发展,连河村蚕农在蚕桑产业链条上得到的实惠也会越来越多。“九州公司生产的蚕沙保健枕、蚕丝被很受市场欢迎,等到公司把保健食品桑葚产品业开发出来,那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蚕桑技术员杨辉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