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王涛 李亮
在村里,十有八九的农家院落已长满了蒿草。留守在村里的人路过这些院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院落主人。
沿着崎岖的山路,到处都是破旧的房屋、猪圈、狗窝,这些似乎都向外界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整个山坡有10多户人家,户户大门紧锁。看着原本平展的土地已经荒芜,杨凤良老人觉得有些可惜,养了10多只羊。他也成了这10多户人家的看门人。
在石灰岔,最珍贵的还是土地。每到收获季节,外出务工的村民总会匆匆赶回来收割庄稼。几天之后,他们会再次踏上征程。
家乡的这条路杨安平已走了多年,但他每次经过这里,都有一种深深的眷恋。
顺着蓝小公路终点靠左的一条岔路口进去,就能寻到一个叫石灰岔的小山村。这里曾是商州区黑龙口镇一个热闹非凡的自然村,也一度是几个村镇的人前往黑龙口赶集的中转站。然而,在过去10年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变得日渐冷清,原来的五组现已空无一人,其他组的人也所剩不多。出外打工的,搬迁出去的,让这个村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原本有100多户500多人的村落逐渐走向消失。如今,留下的就是与这儿美丽景色相抵触的一些断壁残垣的土房,和坚守在这里的40多个老人。“那里最穷,最高,最难走,不过也是最典型的快要消失的村庄,你们可是找对地方了。”经过艰难寻找,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个被赋予“世外桃源”的村落,听人们讲述有关村子的故事。
石灰岔已没有了
在一路询问之下,汽车沿着312国道,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一边通往黑龙口镇街道,一边则是蓝小二级公路终点。“前面过了桥,左边的一个岔路口进去,就能到了。”热情的村民指着前方说着。
拐进岔路口,开始进入石灰岔的地盘。石灰岔犹如一个“袋子”,入口很小,然而里面却是地域开阔。沿路走,路边大都是村民种植的玉米,绿油油的,有一人高。并无多少惊喜,眼前的景色充满了局限性,只有空气中清新的味道吸引着我们一路往前进。走着,走着,视野渐渐开阔起来。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山间野花正在竞相开放,路旁也会见一些种类熟悉的大树,年代已久但造型优美。时而也会传来流水的声音和着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清脆动听。顿时让人想起一个成语:景色怡人。似乎也不够,看到如此景象,就像在这样炎热的夏天,心底突然吹过去一阵凉风,清爽至极,也舒服至极。